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

ID:28089022

大小:82.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_第1页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_第2页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_第3页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_第4页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探析一一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宄院摘要:文化自信需要教育自信的支撑,提升教育自信则需要以屮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为基础。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是指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具有合规律性、发展性和一定普遍意义的积极传统。符合这一限定的中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主要有:重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丰富,注重全面发展;重视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训练;重视人性修养,教人做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求等。在当K,提升教育白信需要继承和弘扬这些屮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关键词:文化自信;教育自信;优秀教育传统;人们对中国

2、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热情、关注和思考吋,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屮国古代优秀教育传统的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思考却明显不够。屮国古代宄竟有哪些优秀的教育传统值得我们珍惜与继承?这是一个在提升教育自信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从传统具有的继承性和影响性特征来分析,在中国古代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上形成并沿传下来许多被后人继承、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俗乃至教育行为方式等,都可以称为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在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屮,那些可称之为优秀教育传统的是指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具有合规律性、发展性和一定普遍意义的积极传统。符合这一限定的中W古代

3、优秀教育传统至少有以下儿个方面。一、重视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棊于个体生命的生存和人类生命的延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重视教育,原始社会就有了长辈对晚辈的生产劳动经验的教育、生活习俗的教育、原始宗教与艺术的教育以及体格与军事本领的训练。进入奴隶社会,教育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工作成为国家的重要事务,统治者对教育在培养接班人和进行教化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不仅设置了诸如“司徒”的政务官主管教化,而II在王都设置官学,在地方设置乡学,以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人才。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教育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变得理性且深刻,这一时期的思想家、教冇家从教育改造人性、改变命

4、运的角度,从教育培养人才、维护社会、改造社会的角度,对教育的价值与作用进行了揭示,提出了许多鲜明和符合规律的观点。从教育对人性改造和命运改变的角度看: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墨子提出“非命,重学”的主张;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提出“化性起伪”,认为人“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唯有学习和接受教育;《学记》提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后,经过后世思想家、教育家诸如汉代之董仲舒、唐代之韩愈、宋代之朱熹等人的不断宣传、倡导和实践,教育改变人性、改变命运的价值观被人们接受,成为中国人崇尚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和重要传统。从教育培养

5、人冰、维护社会、改造社会的角度看:孔子明确将人口、经济与教育视为立国治M的三大要素,将教育作为施政治国的基本手段;孟子鲜明地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这成为历代学者认识教育社会作用的基本出发点;西汉贾谊指出:“教者,政之本也”“有教,然后政治也”。这种教育价值观,被历代统治者和政治家所继承,成为历代统治者重视教育的思想基础,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传统。只有对教育价值与作用有理性而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推动教育发展的切实举措。中国古代先哲们重视教

6、育的优秀传统,正是当代国人重视教育的思想源泉。二、局标准设定培养目标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政治家对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境界高远,期待通过教育培养有高理想、高追求、高境界和高素质的人冰。在奴隶社会,统治者给大学教育设定了“小成”与“大成”的目标,所谓“小成”,就是能够“论学取友”,对所学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够择善为友;所谓“大成”,就是能够“知类通达,强力不反”,学术上融会贯通,志向上坚定不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总体上认为教育目标应高远:孔子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种君子“文质彬彬”,具有“不忧”“不惑”“不惧”的精神境界,能够“修己安人”:墨

7、子要培养“兼士”,“兼士”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傅乎道术”,“兼士”能够“兼爱”“为义”“为其力”“强说人”,不仅能够自己“赖力”而生,还能够影响他人、改变社会;孟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丈夫”,在孟子的心目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培养人的理想目标是“圣人”“大儒”,“大儒”不仅知识广博,而且能“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是能实现“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的“圣人”。培养目标设定的高远,在《大学》屮有了纲领性的表达,即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教育,将人之善性发扬光大,进而由己及

8、人影响他人,使民众向善,能够扮演好各种社会角色。高标准设定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