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87730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龙开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龙开莲龙开莲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557100摘要:目的对于加强妇产科护理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探讨,力求能够加强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并加强妇产科的安全管理。方法将2012年11只一一2014年9月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釆用品管圈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标准,并且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两组的护理人员并无交叉现象。结果实验组的30
2、例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仅为16.6%,而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却达到了83.1%;同期对照组的缺陷护理的发生几率则为60.0%,患者的满意度仅为55.8%。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在婴儿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上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二者在产妇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品管圈管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的管理,对于降低缺陷护理的发生几率与提高产妇的满意度都具有临床意义,具有在临床上进行推广的价值。关键词:妇产科;品管圈;管理妇产科是医院临床科室当中较为独特的一个科室
3、,其主要的特点是:急诊、夜诊非常多,病床周转率高且危险系数较高,因此这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怎样在护理工作当中能够更好的、更安全的完成护理工作,成为摆在妇产科的护理人员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妇产科高要求、高压力的背景之下,使得护理人员在严谨、有效的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加强护理的安全系数,提高护理的基木质量。木文在进行临床实验室引入了品管圈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护理的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次护理管理的相关内容做如下阐述。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9月间在我
4、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要求患者在知晓所右情况的前提下自愿参与本次的护理管理的研究,采用随机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人,分别编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标准,并对于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并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每组都单独的安排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之间无明显差异。并且在两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没有护理人员之间的交叉。1.
5、3相关评价指标本次临床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如下:(1)婴儿护理缺陷:指在护理过程当中出现胸牌或者写有新生儿信息的手环掉落的情况。(2)患者的满意度:在产妇出院之前,由产妇或家属填写本次调査的问卷,并由调查的具体执行人员进行评分:≥80分为满意;<80分≥6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1.4数据的处理本次临床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护理缺陷发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用x2来进行检验,检验的效能为0.05。2.结果2.1婴儿护理缺陷发生率通过对于实验组以及观察组的患者分别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干预之后,对于每个
6、小组内的婴儿的胸牌以及写冇资料的手环的丢失状况也就是婴儿护理的缺陷吋间进行统计,然后对于婴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和检验。具体的结果见下表(表1)。通过看表可知,实验组的婴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16.6%,对照组的婴儿护理失误发生率却高达60.0%,两组患者在婴儿护理缺陷上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表1两组婴儿护理缺陷方面对照表1.讨论由于妇产科本身的患者就具有比较大的特殊性,大部分的患者为孕产妇及新生儿,体质特殊,临床风险较高。需要较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强度这不仅需要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严谨工作。更需要科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干预本文通过引入品管
7、圈管理方式。加强妇产科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妇产科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了临床工作安全。根据本研宄的内容.显示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具有显著意义.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力求具体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从管理学角度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手段参考文献:[1】肖美娟,周凯云.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分级护理质量中的砬用研究[」].交通医学,2012,05:504—506[2】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小中国现代医生,2009,13:88
8、—8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