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ID:28083409

大小:6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_第1页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_第2页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_第3页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分析王红星(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41)【摘要】目的:总结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原发性卜肢静脉曲张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人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剥电凝术;对照组采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节段性剥脱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屮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

2、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0%,对照组仅仅为68.0%,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人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效果优于传统术式。【关键词】原发性不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电凝术【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62-0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静脉性疾病,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所引起,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单独小隐静脉曲张比较少

3、见。常见于从事长时间的站立、长期负重及久坐少动者。K肢静脉曲张如果不以早干预治疗,就会随着下肢静脉压力的不断増加而导致静脉变形,可发展为患肢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甚至溃疡形成,严重威胁到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我院2013年5月至12月共收治5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别采取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节段性剥脱术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人数共计50例,其中男患者20例,女患者30例;

4、年龄在40〜78岁间,平均(64±2.5)岁;左下肢18例,右下肢21例,双下11例。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1.2治疗方法平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在患肢腹股沟下方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5cm与之平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出大隐静脉。结扎、切断其近端各分支。(1)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距大隐静脉与股静脉交接处0.5cm处结扎、钳夹、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缝扎。将

5、静脉剥离器从大隐静脉远端插入至膝关节附近,常规将大隐静脉主干完全抽剥。在小腿处沿曲张静脉走形分段切开皮肤,将曲张成闭的静脉分离剥除。(2)观察组采取人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前期处理同对照组,抬高患肢约45°先用火菌驱血带自足背向上驱血并暂吋阻断下肢动静脉血流,在无血情况下,将自制电凝棒插入人隐静脉主干,高温电凝破坏主干的内膜,其次于曲张静脉相应的皮肤上分别作若干0.5cm小切口,用蚊式钳将其中的曲张静脉拉出,结扎、切断细小的交通支,直至将曲张静脉全部抽剥,变放开驱血

6、带边用弹力绷带包扎。最后对患者做好术后一系列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1.3统计指标临床治疗中的观察指标冇手术进行吋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的有效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plUSmn;S}表示,用配对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最终得以痊愈,但是不同的手术方法,在治疗中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对照组的手术进行吋间为(60.0±6.7)m

7、in,观察组为(42.0±5.7);对照组手术中的出血量(45.0±6.9)mL,观察组为(10.0&pluSmn;0.8)mL;对照组手术之后继续住院的吋间为(10.0±1.7)d,观察组(5.5±1.5)d;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8例,观察组1例。以上观察指标,均P<0.05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6.0%,对照组为68.0%,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大隐静脉曲张是原发性静脉曲张的一种

8、,比较常见,全国的发病率在8.80%左右。遗传是导致该类疾病的主要原因,诱发原因是长吋间的站立、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久坐少动等。早期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是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患者在站立吋出现酸张不适和轻微疼痛,平卧或者行走的吋候消失;病发后期,由于下肢皮肤血液循环不畅,使得局部区域诱发营养不良,出现脱屑、皮肤瘙痒、蒌缩、色素沉着、皮肤细胞坏死、皮下组织硬结,严重者会形成湿疹和溃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并且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