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79507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试析《功夫熊猫》的文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功夫熊猫》的文化意义好莱坞梦工厂动画大片《功夫熊猫》2008年6月20H在我国上映以来,掀起了不小的热浪,前三周的累计总票房就已超过1.35亿人民币,创下了动画片在内地的票房新纪录。这样一部影片,自然也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功夫熊猫》的观感和评论来看,大量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这部来自好莱坞的动画片拍得“很中国”,二是我们为什么拍不岀这样的片子岀来。事实上,美国拍摄屮国题材的动画片并不是第一次,1998年迪斯尼公司就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但当时引起的关注和反响似乎远远没有这次《功夫熊猫》的
2、影响人。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时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不及今天,但另一个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功夫熊猫》本身所流露出的中国文化特质远远超过了中国观众的想象。作为一部好莱坞商业电影,通过在影片中添加一些中国元素来吸引东方这个庞大市场的观众,本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市场策略,但《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已不仅仅是一种点缀,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至于当我们意识到它出自美国人之手的时候,难免会在心中涌起一种不平衡的情绪:为什么这么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不是我们拍的?关于这部影片的屮国文化气质,已有许多观众在网络上进行了讨论,例如,电影名字中,“功
3、夫”和“熊猫”本来就是两个最有中国特色的“标签”;影片中,充满了鞭炮、针灸、太极、面馆、轿子等等带有鲜明中国韵味的意象或场景;而影片的不少对白也充满了中国道家或禅宗式的玄机;至于影片的主题,虽然有观众认为,“《功夫熊猫》不过是用形式化的东方外衣包裹了一个西方的内核”,“阿宝的经历更像是以诙谐、励志为主基调的美式成长故事的卡通版,中国元素只是背景”,但笔者更倾向认同影片导演斯蒂文森的说法:“我们发现'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是一个很好的主题,这是中国古代哲学里面提到过的。我们觉得这部电影的内涵文化既是很中国的,乂能被所有人理解,当
4、然制作时是用好莱坞的方式和眼光……”笔者认为,即便“战胜你自己才能战胜别人”的主题不是中国文化特有的,那至少也不是美国文化独有的,而熊猫阿宝由平庸的面店老板的儿子变成绝顶高手的故事,更是在中国众多的功夫片里找得到的影子,比较近的一个例子是周星驰的《功夫》。而当这个主题与各种中国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的时候,更是加深了其中国文化的色彩。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功夫熊猫》作为一部西方出品而描述的却是屮国文化内容的影片,其本身的成功及带來的影响都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功夫熊猫》是一个有价值的文本,它至少具备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从我们自身文化
5、的立场上来说,《功夫熊猫》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启发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本文所述主要限定在电影创作领域)。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1997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开始正式提出的一个概念,文化自觉“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乍看上去,这似乎并非一件难事。事实上,在文化研究者看来未必如此,所谓“不识
6、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很多时候常常要借助跨文化比较才能看得更真切。以本片为例,假如《功夫熊猫》出口中国人而非好莱坞Z手,我们虽然同样会觉得拍得不错,很好看,但震撼感很可能没有那么大,更不会发出“很中国”的感叹。因为这个感叹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一个文化上的“他者”作为参照,那就是创作这部影片的好莱坞班底的美国文化背景。正是影片和创作者一明一暗地构成的一种潜在的反差,才会令我们格外关注电影的中国文化特色,并由此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或者说“陌生的熟悉感”。这种混杂了熟悉和陌牛这两种矛盾感觉的感受
7、,其实就意味着在自身和自身的文化之间拉开了一个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清并意识到自己的文化。就文化自觉来说,不仅仅是对自己文化有“自知Z明”,它还蕴藏着这样一个内涵,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肯定。费孝通先生曾在多个场合用16字方针来概括不同文化的相处Z道,即“各美其美,美人Z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觉的提出,其实就是对“各美其美”这四个字的进一步阐发。因为在人类学者看来,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不应妄自菲薄;当然,“各美其美”并不意味着死守传统不思进取,自知之明最终是要”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
8、新时代文化选择的口主地位”。换言Z,就是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让它适应新环境、新时代。令人尴尬的是,在《功夫熊猫》这个案例中,适应了新环境、新时代的是美国制造的“熊猫”一一文化是我们的,可是成功将其转型的却是来自异文化背景下的人,而这项工作,本该是由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