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

ID:28067986

大小:83.6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8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_第1页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_第2页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_第3页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_第4页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慧服务背景下基于后现代认识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追问与反思摘要论文以后现代认识论为依托,通过智慧服务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对阮氏五定律进行全面反思,并在逐条解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追问,以激发读者对后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思考,为智慧经济时代图书馆的转型提供前瞻性理论支持。关键词图书馆学五定律后现代主义智慧服务分类号G250DOI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1.002InquiryandReflectionoftheFiveLawsofLibraryScienceintheIntelligenceService

2、UndertheEpistemologyofPostmodernismXuZhengxingAbstractThispapertakestheepistemologyofpostmodernismasthebasistoconductacomprehensivereflectionofRuan,sFiveLawstofLibrarySciencethroughtheassociationofmodernismandintelligenceservices,andaskscorrespondingquestionsbasedonthedec

3、onstructionofthelaws.Ittriestoinspirethereaderstothinkaboutthepostmodernlibraryserviceconcept,andtoprovideforward-lookingtheoreticalsupportforthetransformationoflibraryintheintellectualeconomyera.Intelligenceservice.众所周知,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以下简称五定律)因精准概括了“服务”这个图书馆永恒的主题而一直被学界奉为经典

4、。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基础从知识应用式的“制造”转向智慧创造式的“智造”,人类已进入了以智慧创新为核心的后现代智慧经济即后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极人地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也不断丰富着阮氏五定律的思想内涵。后现代是一个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作为对“后工业”知识经济的文化逻辑回应,基于情境认知、动力学认知的后现代认识论以交互、生成的构建主义知识观扬弃了传统静止、单向的客观主义知识观[1],突出了知识的个体性,彰显了主体的智慧创新价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智慧”相关理念和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以提高人类智慧为核心的创造性知识服务即智慧

5、服务在对传统图书馆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作为传统人文精祌与当代科学技术的交融,智慧图书馆所遵循的“服务”宗旨并没有改变,关于智慧服务的学术研宂近年来不断升温。但经笔者调査发现,大多研宄只是以“智慧”相关术语对传统图书馆服务进行诠释、替换和重构,却很少通过智慧服务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进行追问、解构和反思。而基于“对整个反思性确证”的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以“问题为口号[2]”来表达其彻底的批判精祌,从“问题比答案更有意义”来阐发其永恒的超越理念。因此,在当今后现代文化与传统意识形态碰撞交叉的结构转型期,图书情报学更应

6、该成为一门后现代科学,以问题为导向[3]。鉴于此,笔者以智慧服务为背景,通过后现代构建主义认识论对阮氏五定律在逐条解构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追问。1第一定律:知识如何用?“书是为了用的”无疑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其作为一个总的命题,具体展幵到“何以用书”即运用知识的方式和“用书为何”即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不同时代却应该有不同的解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意识形态,并进而影响其认知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建立在物质“客观生产力”基础上的传统工业社会以产品“制造”的量变为冃标,在客观主义的影响下将知识视作绝对常

7、量输入导出到“公式化”的机械流程中。相应于这种知识“应用”型的机器大生产方式,图书馆也在传统分析性思维模式下将知与行相互隔离,使学与用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环节,从而沦落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知识“程序化”传递工具和遮蔽人智慧能动性的“流水?”复制加工厂。然而,在以人的“主观生产力”即智慧创造为核心的后现代社会,知识价值的形成并非遵循工业社会的理性主义原则,而是表现为社会主观意识决定的短暂性和动态性特征[4]。随着信息传播速度和知识更新频率的不断加快,后现代知识呈现出从有形、显性的“书”向隐形、动态的“知识流”的转变,导致“后现代社会的实践总是不

8、断地受到关于实践本身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改变着自己。”[5]在这种实践与认知加速融合的趋态下,原先工业时代个体对“静态书籍”的传统认识论己经无法满足后现代社会对“动态知识”的共时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