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ID:28052875

大小:6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_第1页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_第2页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_第3页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_第4页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课程观给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当代教育思潮中,后现代课程观异军突起,挑战和动摇着现代教育根基,为教育重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信息时代(后工业时期)的冲击带来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这种不可抗拒的潮流趋势下,这种时代冲击使得原有的一元化社会秩序开始动摇,呈现多元化、开放式的社会形态,而后现代音乐教育观便是其中的缩影。一、走向课程理解范式的咅乐教育现代意义上的课程范式发端于18世纪的科学和工业革命。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1

2、.学校成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0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宥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①围绕“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展开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应用于教师和学生的元叙事式的课程模式,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统一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和知识准则。他的课程观是建立在技术兴趣和科学理性的追求上,是处丁工业时代语境的直接反映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于主导工业社会的科学理性主义的反思,伴随后现代社会的到来,这些指导思想已不满足于社会的发展。于是,西方教育学领域发出了一种声音

3、一一课程与教学的“范式转化”。“课程研究领域开始超越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具有理性主义性格的‘课程开发范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一一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來理解的研究范式。”②后现代课程是以后现代思想为基础,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多尔为代表,他著有《后现代课程观》一书被认为是“后现代课程的圣经”,提出当今课程体系以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如0标预定的课程设计理论,线性教学单元,内容不变的教材都以牛顿物理学范式为指导思想。多尔提出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后现代范式,他借助普利高津热力学理论,从自组织与耗散结构的三个特点出发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想。多尔试图重构一种课程

4、理念,具有4R特征丰富的(rich)、冋归性的(recursive)、关联的(relational)和严密的(rigorous)。这种后现代的、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观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对照我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范式与之具有同构性,“开发课程是用技术理性去控制音乐,占有音乐,把音乐工具化。”目前课程发展的总体趋势正从泰勒的现代开发模式转向多尔的后现代4R模式,其转变的背景正是自然科学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演变过程,理解范式的课程观是信息社会时代的产物,咅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与时俱进,进行一种理解范式的转化。“音

5、乐理解课程意味着,从不同学科的‘视域’来理解音乐,建构音乐课程的意义;需要被理解和建构音乐文化意义的‘符号表征’。”③如今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就是以这种“课程理解范式”,这种范式转换标志着一体化、同质化的程序主义音乐教学转变为多元化异质性的文化理解。二、基丁后现代课程观的音乐教学(一)后现代课程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于对泰勒原理及其“0标模式”的深刻反思,以重视人的不确定性、承认个体差异性、重过程而非结果等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已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并渗透于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屮。虽然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距离后现代课程观相去甚远,但仍可以

6、寻见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地寻求突破与革新,初现后现代理解课程理念的端倪。我国起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重心放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形式的变革,总体设计及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④概括之即含三个具体目标一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要位置,这样的教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将学科的技能性知识,如唱歌或乐理等技能作为授课重点进行单向传授,而

7、是倡导人文文化的涵盖作为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引导学生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基本能力的培养。新音乐课程明确了音乐学科的性质,强调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和审美特征,从音乐课程标准论及的10大课程理念中,就可见一斑一一“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体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在后现代课程知识观的引导下,音乐课程观也逐渐受到冲击。新的音乐课程作为学生“反思性艺术实践活动”平台,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参与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

8、受。通过教学主体的交互作用,形成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二)建构“以音乐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1903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