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

ID:28050872

大小:61.5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_第1页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_第2页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_第3页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_第4页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摘要:汉语谐音在古典文学作品、现代广告、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体现。汉语谐音现象本身就是汉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研究谐音现象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人们通过谐音的方式委婉表迗内心所想,谐音现象就是中国文明传承的一种另类方式。关键词:汉语谐音;文化内涵;现象分析;成因研究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38-03汉语以其独特的方块字的特点,具有很多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表现方式:对联、律诗等等。在由古至今的文化传承中,人们就一直对汉语谐音很感兴趣,有流传千年的千古绝

2、对,有盛久不衰的诗歌典籍。现通过对汉语谐音现象的介绍、对比,研究其成因、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汉语文化的传承作用,并对谐音现象的使用和传承做出思考。发现和运用对汉语谐音现象,体会汉语谐音的表于形而意于外,感受文字的醉翁之意,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感受汉语言的身后文化内涵,启发我们对于谐音这种特殊语言修辞的熟练运用,有利于我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古老的汉语言文明长盛不衰!一、汉语谐音现象汉语谐音和其文化内涵探究摘要:汉语谐音在古典文学作品、现代广告、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多体现。汉语谐音现象本身就是汉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3、在研究谐音现象的过程中,就能发现人们通过谐音的方式委婉表迗内心所想,谐音现象就是中国文明传承的一种另类方式。关键词:汉语谐音;文化内涵;现象分析;成因研究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38-03汉语以其独特的方块字的特点,具有很多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表现方式:对联、律诗等等。在由古至今的文化传承中,人们就一直对汉语谐音很感兴趣,有流传千年的千古绝对,有盛久不衰的诗歌典籍。现通过对汉语谐音现象的介绍、对比,研究其成因、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汉语文化的传承作用,并对谐音现象的使用和传

4、承做出思考。发现和运用对汉语谐音现象,体会汉语谐音的表于形而意于外,感受文字的醉翁之意,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感受汉语言的身后文化内涵,启发我们对于谐音这种特殊语言修辞的熟练运用,有利于我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古老的汉语言文明长盛不衰!一、汉语谐音现象(一)谐音的涵义谐音就是利用汉字读音特点,替换词语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改变词语的含义达到修辞的目的。现在的很多广告都是利用谐音修辞,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引起人们的购买兴趣。例如:酱菜广告__“酱”出名门;四方胃片“治”在“四方”;台湾大成”目一新等等,都是现代商人利用

5、谐音现象,突出商品特点、优势,让自己的商品更快的走入人们的视野,从而达到追求商业利益,实现经济目的的效果。对谐音修辞的应用,并不是现代人的初创,相反,古代对谐音的应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古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柳”字即为“留”的谐音,含蓄的表现出古人对故乡深深的留恋和思念;“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中的“莲”即为“修”的谐音,“梨”则是“离”的谐音,委婉表迗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此外还有像“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与“思”,“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的“晴”与“情”等等,都寄托了古人内心不想直说的情感、幽思。谐音的

6、一大特点就是顾左右而言其他,留不尽之意于言外,发人深思。在对联中,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的解缙,就留下很多谐音好对:一员外:“两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回:“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两难境地、无奈之叹,则有:“身居宝塔难旅步(吕布)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姜维)实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商贾家收稅,添字破门:“‘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在俗语中,汉语言的谐音更是独具特色。“妻管严”谐音“气管炎”,再现了男人怕老婆时的那种怯懦如同犯

7、了气管炎的病症;“压力”谐音“鸭梨”,展现了人们希望可以同努力把压力化解,就如同吃梨子一般让生活变得轻松自在。无论是流传下来的古诗、对联、俗语,还是现代人利用谐音所做的广告,这些都是汉语谐音修辞的独特魅力。汉语谐音除了能改变表达的形体之意,还能够赋予原形体新的文化含义,加深感情色彩的表迗程度和用意,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曲解”从而使表情达意更具有张力。(二)谐音的分类谐音具体可以按谐音字的读音分同音谐音(梁山泊的军师一一“吴”用)和近音谐音(上海骂人时说“十三点”);按谐音后对词语取义的改变可分为明谐(“碎碎’’平安)和暗谐(“

8、桂圆”意指“圆满”另外按民俗中词语的表现性可分为:禁忌语(忌言尊长名讳等)、委婉语(人老了、人走了,厕所等)、吉利语(长命锁、团圆饭等)。汉语谐音根据使用范畴、表迗方式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三)谐音的语言学基础汉语谐音的语言基础和前提,就是语言的同音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第一,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