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

ID:28044001

大小:8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8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_第1页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_第2页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_第3页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_第4页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03-2816:01:26理论导刊2017年3期张利国郭立强摘要:新加坡国家认同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多民族混居、多民族共学、多民族共进”的新加坡共同体构建。回溯历史,新加坡构建国家认同的范式经历了由“制度”到“文化”的转变,国家认同动力机制经历了由“外生”向“内生啲转换,国家认同理念也经历了由“共存”到“一体”的嫗变。新加坡国家认同正是在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国民统合。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历史演进启示我们:应以文化为根本、以公民教育为动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方向来推动我

2、国的国家认同构建。关键词:新加坡;国家认同;文化主导;内生动力屮图分类号:D73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3-0108-05新加坡是一个以移民为主建立起来的国家,种族、语言、文化错综复杂,是一个标准的“多元性质国家”。[1]就是这样一个“多元性质的国家”,秉承多民族一体的理念,实现了多民族混居、多民族共学、多民族共进,并成为全世界解决多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典范。新加坡国家认同培育实践形成的从“制度”到坟化”、从“外生”到“内生”、从“共存”到“--体”的演变路径为

3、我国国家认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对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的范式转型、动力转换以及使命转变展开思考和讨论,以期为推进我国国家认同培育问题提供借鉴。一、从“制度”到“文化”: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中的范式转型就一般意义而言,国家认同源于三个方面,即“族群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政治社会经济体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以及“制度认同”。新加坡独立建国后首先采取的便是“制度认同”的构建策略,并通过这一策略相对成功地实现了国内种族的和谐、宗教的宽容、社会的稳定以

4、及經济的腾飞。然而,“制度认同”强调通过现实利益的恰当分配来实现国家认同,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各方利益主体未能获得利益满足时,这种认同的基础就会松动,甚至断裂。事实也证实了这一认同模式的局限。伴随着新加坡后发优势的逐渐消失,利益增量日益难以满足各方主体的需求,依赖“利益满足”而构建起来的“制度认同”也就出现了危机。面对这--危机,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复兴东方文化、打造新加坡价值观的措施來进行应对。换句话说,传统以“制度认同为主,文化认同为辅”的国家认同构建范式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Z的则是以“文化认同

5、为主,制度认同为辅”的新式的国家认同构建范式。1.制度认同一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初朋的选择。所谓制度认同模式,就是国民基于对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认可,进而产生的对整个国家认可认同的建构模式。这种认同模式建基于利益导向的自然选择。即它是一种主体基于制度依赖而获得个体利益满足从而逐渐产生的对制度乃至制度背后的国家认可的认同模式。新加坡国家认同构建初期选择“以制度认同为主,文化认同为辅”的模式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缺乏一种国民z间天然凝聚在一起的历史

6、传统和自然偏好。广大移民对于这块陌生的土地难以快速建立相应的认同。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更多把它当作一个生活的暂居地,希望在这里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然后再回归故里、光宗耀祖。“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十分渺茫。新加坡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人为的……我们把它继承过來,没有腹地,就像心脏少了駅体一样。”[2]在新加坡,主要由四类人群构成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通常用CMIO(C=Chinese,M=Malay,l=lndian,O=Others)来表示。[3]69这四类人群之间没有很强的宗法血缘关系

7、,由于“宗族血缘关系”“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新加坡国民内生共同体的产生非常困难,那种依靠族群认同来构建国家认同的模式也儿乎不可能。与此同时,由于历史上英国殖民者长期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以及日本侵略者的从屮挑拨,使得四大群体Z间不仅难以形成历史文化传统的共同体,反而彼此Z间矛盾重重,难以调和,这使得希冀通过文化认同来构建国家认同也变得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求借助外生力量來推动国民共同体的构建。一方面,囿于新加坡建国初期国家生存危机的考量,新加坡政府釆取了全盘西化的实用主义做法,以期获得

8、西方国家的支持,进而快速实现自立。另一方面,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选择通过“施惠”于民的举动來凝聚民心,消弭冲突,进而铸就新加坡共同体。这克接体现在以利益识别为基础的“制度认同”。这一“制度认同”体系包括了混居组屋计划、语言政策、节日安排、宗教政策、宪政制度、社会群众组织管理、基层管理等有利于共同体构建的各种政策措施。其核心问题仍然是通过制度的构建來实现主体利益的合理分配,即通过使个体获得现实利益以使其认可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进而认同新加坡国家、新加坡共同体。可以说,新加坡在构建国家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