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

ID:28036610

大小:8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_第1页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_第2页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_第3页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_第4页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神灵世界向现实世界的演变—从出土文献的盟誓文书中看神灵崇拜的式微与革新内容摘要:在出土文献中,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即宣誓。宣誓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出土文献,盟誓,神灵崇拜,式微,革新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盟誓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观念和信仰等领域中。关于盟誓,《说文解字》载:“《周礼》曰:‘

2、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盟。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盟,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这句话从制度层面和仪式层面揭示了周代盟誓文化的两个含义。《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清)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曲礼〔M〕.北京:中华书局,2003:1266.这句话道出了盟与誓的区别,只是在用牲和不用牲方面。《汉书·高帝纪》:“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1页。此句话告诉我们,在此盟誓中,汉高帝与诸功臣既盟且誓。盟而兼誓者

3、,为上古最常见的缔约形式。神灵崇拜是原始宗教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发生时间较早、流行时间较长、分布区域较广的重要崇拜形式。先人们认为神灵支配着自然,支配着自身,所以先人们往往用修建神庙、祭祀等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与信仰;先人们还认为神灵是人类最高的证见者和执行者,他的权威为全人类恐惧和敬信。盟誓是以神灵崇拜为思想基础的,其功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向神灵祈福消灾、趋吉避凶等,以求得心理平衡的占验效应。而先人们对神灵崇拜的态度变化在盟誓文化中也集中体现了出来。出土文献相对于传世文献来说,它虽然字数不多,数量较少,但它

4、记载的往往是重大的事件,对史料等有极大的佐证作用,从而在思想史等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思想史的发展为例,历代对经典的诠释存在着失真,思想史发展的线条被简化了,如:在孔子到孟荀之间儒学发展的历史,传世的文献无法证明,在哲学史上称为“失落的儒学史”,http://www.view.sdu.edu.cn/news/news/xsjt/2008-11-25/1227597460.html.而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59,67,75.等

5、篇,论述了儒家“六经”之学的形成与传授,恰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在古代民间思想研究和先秦学派的划分等诸多方面,出土文献都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如:关系着儒、道原则分歧的“圣”、“仁”、“义”,在郭店楚简中分别作“辩”、“为”、“作”,简中的许多论述将儒道术语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儒、道两家之间当初并非绝然对立、水火不容,近代研究思想史的人所阐述的儒、道关系,很可能只是战国后期以来的儒、道关系,而不是早期儒、道关系的实况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8:356.……很多争讼不息的悬案,在新出土文献面前

6、得到解决。李学勤先生说:古文字学有以下四个分支,每一分支都可称为专门之学,分别为: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战国文字,简帛文字。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M].北京:中华书局,1985:6-7.本文试以古文字学的四个分支中重要的盟誓出土文献为例,来探讨神灵崇拜的起源、发展、式微和革新,以求光大盟誓文化的内容,传承盟誓文化的精神,从而使其成为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一、甲骨文献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发现的主要发掘于殷墟。殷墟是我国商朝后半期的国都废墟,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商朝第十二位国君

7、盘庚约于公元前1300年迁都于此,周武王灭商之后,变为废墟。试看一组甲骨文献:1.癸巳,彝文武帝乙宗。贞:王其邵□成唐,鼎祝二女,其彝盟羝三、豚三。惟有正!楼宇栋.卦画探源——周原出土甲骨上卦画初探[J].文物,1979(10):39.本段大意是:癸巳日商王在文武帝乙宗庙内举行彝祭,祭祀战神成唐,意欲发动战争,用二女、三头羊和三头家猪作供物。周人获知这一情报以后,心有疑虑而卜问吉凶,并且向神灵表示:“惟有正!”按:周人志在伐商,必定密切关注商王室的一举一动,获悉商王祭祀战神,意欲对周采取行动,周人便向神灵卜问吉凶。从本

8、段文献中,可看出当时盟誓:有固定的场所,有一定的仪式和规模,把神灵作为决策者—惟有正。惟有正,即“惟龟正之”,意思就是取正于龟,由龟灵来决定,表示对龟卜的绝对信从。郭沫若先生说:“.---奴隶制时代的殷王朝是十分迷信的,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中已经早有至上神的观念存在了”,郭沫若.奴隶制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4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