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28385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新泰市教育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泰市教育局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汇报2017年度,新泰市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15〕60号)和《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细则的通知》(泰政办发〔2016〕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落实。一、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1.切实加强乡村学校党建工作。强化乡村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五化五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和幸福教育党员领航行动,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2.高度重视师德校风
2、建设。建立师德档案,开展师德承诺、开门评教、检查考核等活动,落实师德学习、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把师德作为干部提拔任用、教师评聘晋级、评优树先、量化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二、健全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7—1.新招聘教师向农村倾斜。近几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师,并及时补充音、体、美、英语和学前等紧缺学科教师,2017年我市招聘教师330人,其中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占补充教师总数的71%。计划2018年新泰市公开招聘教师260人,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计划2020年公开招聘教师300人,百分之七十以上到农村中小学任教。2.积极
3、招聘大学生顶岗实习。今年我们与泰山学院、齐鲁师范学院签订了聘用合同,2017年上半年有412名、下半年有369名师范类大学生来新泰顶岗实习,全年共分配到乡村中小学656人,占总数的83%。预计2018年至2020年分别吸纳顶岗实习师范生750人,百分之八十以上到乡村中小学支教。3.大力开展农村支教。根据泰安市教育局等5部门制定的《泰安市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我市也出台了具体的支教方案并已实施。2017年我们共安排47名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2018年到2020年,预计每年安排50名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三、完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按照义务教育
4、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求,2017年,新泰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35名校长和671名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特级教师和市级以上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占一定比例。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预计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700名教师进行交流轮岗。—7—四、大力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1.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加大中小学师资培训对乡村教师倾斜力度,以省教育厅“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为重点带动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组织10名农村骨干教师参加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公益培训,选派老师赴台湾研修。举办了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专题培训
5、班。暑期组织农村骨干教师参加了华师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校长参加了北京大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工程。根据制定的《新泰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新教函〔2016〕7号),一是对全市农村幼儿园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和挂职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全市学历未达标的农村幼儿教师通过电大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提高培训。2.实施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联盟,遴选一线优秀教师组建市、县、校三级培训志愿者联盟,到全市37个教学点支教,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培训指导,从中选派优秀农村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举办新泰市省定贫困村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市农村的小学校长、
6、骨干教师322人参加。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3.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7—着力推进网上巡课,编制同步课堂推送大课表,组织全市优秀教师通过录播教室向全市教师推送优质课,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打造“同步课堂”,推广示范校向教学点推课(2+1模式)、名校联盟间推课(1+N模式),形成了“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开展一对一“同步互动课堂”,利用直播教室覆盖面广,结对方便的优势,着力推进镇域间中心校向教学点推课,使1+1模式成为常态。依托市教育云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活动及“一师一优课、一课
7、一名师”活动,截止到6月30日,我市教师在同步大教研活动中市级审核通过的资源数达到7895个。着力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和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每个假期都组织人员赴高校进行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等培训。4.建立城乡一体化教研制度。全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校级联盟,强化校际之间合作,实现联盟学校“双赢”。加强薄弱学校跟踪介入指导,实施教研员蹲点调研“一托二”教研帮扶工程和对口帮扶学校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