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26349
大小:17.7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高中物理《曲线运动》说课稿 【教材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的规律,本节课是涉及运动方向改变的曲线运动的第一节,为之后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先让学生学习曲线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再学习曲线运动的条件,即出现此特征的原因。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学情分析】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与较高的观察理解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2、和观察者总结规律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但曲线运动涉及到对矢量的理解,学生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相关现实情境展示,让学生以生活为依据,便于理解。【三维目标】我将三维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掌握曲线运动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观察总结什么是曲线运动。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
3、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2.运用实验探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3.通过观察与思考掌握曲线运动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科学素养,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重、难点】从教学目标出发,本节的重点为: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理解曲线运动的速度
4、方向特点。 3.掌握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而难点则在于: 1.让学生认识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2.让学生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曲线运动产生原因。 【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通过情景引入,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展开教学,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
5、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视频引入:首先是视频引入,让同学们观看刚刚过去的青奥会的一些精彩比赛片段,跳水运动,体操运动,篮球运动等。观看完后让学生总结跳水运动员的运动轨迹、篮球的运动轨迹和我们之前所学习的运动轨迹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就回答出他们的运动轨迹都为曲线,这就引出了本节的课题——曲线运动,同时给出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就是曲线运动。 以学生关注的新近体育赛事引入新课,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课堂中
6、来,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去思考去总结。将课本内容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接着仍回到体育赛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链球,铅球,铁饼运动中的规定,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投掷圈外需安装护笼?”学生会根据自身的体育经验回答出,运动员如操作失误会将球扔到其他地方,周围的人就会比较危险。以栓有细绳的乒乓球模拟链球运动,学生进行体验就会发现将小球转起来后,在不同的位置松手,小球会向不同的方向飞去。这一小实验可以清晰的向学生说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速度方向是不同的。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
7、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实验探究】那速度方向与位置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会提示学生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与曲线的轨迹有关。接着就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自己去探究速度方向与轨迹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在此我为学生提供了陀螺滴墨、软管喷墨、硬槽卡球三组不同的实验道具,每组挑选一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挑好实验道具后要求学生先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学
8、生要从怎样实现曲线运动,怎样记录运动轨迹,怎样记录速度方向出发进行设计。学生实验过程中,我会走到他们中间,指导帮助学生,并让学生实验后进行讨论交流,结合课本P2页的内容,将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看做质点,最终得出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自主探究实验的设计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知识由探索发现的新课程理念,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依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