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

ID:27994040

大小:8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7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_第1页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_第2页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_第3页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_第4页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论语?阳货》中“三恶”与《论语?卫灵公》中的“颜渊问为邦”是我们研宄孔子音乐思想的重要凭证,也是研宄“雅郑”关系的重要依据,然多数研究者仅限于将“三恶”当作文献来加以利用,以证明孔子之美学思想或是其它诸类者,并未将此三者作为本体来研究,仅有李方元的《周代宫廷雅乐与郑声》①一文对此有涉及,然亦未明确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三恶”的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现实。本文欲在此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并进一步推论其与《论语?J2灵公》中“颜渊问为邦”的关系。当郑声以迅雷不及掩耳

2、之势风靡各个诸侯国的时候,处在“礼崩乐坏”下的这个特殊环境乂使它背负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诸子百家对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然,百家之屮以儒、法、道三家为主体。三家之言虽各不相同,但在反对“郑声”的问题上却奇迹般地走到了一起。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S前文献记载中第一个提出“郑声”的人,孔子对“郑声”的评判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他的“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的余地。《论语?卫灵公h“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3、”②(《论语正义》1985:622-624)当颜渊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的时候,孔子说道:用夏朝的历法(因为夏历是以正月为首,便于农业生产),使用商代的辂车(因为商代的车子朴质结实),戴周代的礼帽(因为周代的帽子华而不奢,彰显礼仪),乐则用《韶》、《武》(因为《韶》、《武》之乐以“和”为贵)……后面之所以提出“郑声淫”,是将“郑声”作为“乐”的一个对立面而提出来的,而这里之所以肯定“乐”而否定“郑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为邦”。《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③(《论

4、语正义》1985:697)这三个“恶”看起来好像三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孔子并非是空穴来风,一时兴起所言,而是这三种“恶”的事实在当时己经发生过了。1.恶紫之夺朱也《集解h“孔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色。恶其邪好而夺正色。’”④(《论语注疏》1980:2525)先秦时代对于颜色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上层社会之屮尤为明显。夏人以黑色为正色,商人以白色为正色,周人以红色为正色,《礼记?檀弓》:“夏后世尚?……殷人尚白……周人尚赤”⑤。(《礼记正义》1980:1276)周人的正色,

5、我们也可称之为“雅色”,其附在衣服、帽子等物品上,是一种礼仪和等级的象征。《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注:“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⑥(《说文解字》1998:248)可见“朱”字原意并非“赤”之意。而所谓的紫一一“间色”又为何物?许慎《说文》:“紫,帛青赤色。”段注:“青,当作黑……火畏于水,以赤入于黑,故北方间色,紫也。”⑦(《说文解字》1998:651)则紫当为红黑相间是也。具体来讲,何以言“朱,正色;紫,间色”?《正义》道:“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赤是朱

6、,居南方之正,故为正色也。紫为间色者,《乡党》皇疏引颖子严云:‘北方水,水色黑,水克火,火色赤。以黑加赤,故为紫,紫为北方间也。”⑧(《论语正义》1985:697)又何以言“紫之夺朱也”?《正义》又道:“《释名?释采帛》:‘紫,疵也,非正色也,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是紫为间色,以黑加赤,稍有赤,故与朱乱也。”⑨(《论语正义》1985:698)所以,“紫”因黑加赤而与“朱”相似而不同,易蛊惑人心,使人混淆,易夺正色之位,故孔子言“恶紫之夺朱也”。此外,孔子之所以“恶紫之夺朱也”,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

7、大的关系一一“紫”夺“朱”的现象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礼记?郊特牲》道:“台门而旅树,反粘,绣黼,丹朱屮衣,大夫之僭礼也。”⑱(《论语正义》1985:698)“朱衣”本应是天子所穿之衣,大夫按礼节是不能穿的,穿之,则是僭礼的表现。而“礼崩”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服饰颜色的变化,《正义》引《困学纪闻》道:“周衰,诸侯服紫。”{11}(《论语正义》1985:698)其中,齐国服紫服的现象尤为严重,全国上下皆喜欢紫衣,《韩非子》:“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一紫。”{12}(《韩非子》1997:

8、106)《管子》中亦有对此事的记载。《正义》又引《乡党图考》:“浑良夫紫衣,僭君服。”{13}(《论语正义》1985:698)……所以,从服饰的颜色上来看,当时的人们喜紫甚于喜朱,朱色正色的地位己经不复存在,故孔子深恶此种情况,实际上还是恶“礼崩”的社会现象。此外,从“冠礼”颜色的使用上来看,亦是这种情况。第一个打破了冠礼,用配以紫色的穗带加冠的人是鲁桓公,《礼记?玉藻》:“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缁布冠缋?q,诸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