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ID:27967700

大小:6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_第1页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_第2页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_第3页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_第4页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法雄寺东楼张籍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散,古槐深巷暮蝉愁。经汾阳旧宅赵嘏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注】①汾阳:“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以功封汾阳王,故称。②马伏波:东汉初名将马援被封为伏波将军。(1)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答:【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捕捉并领会诗歌意象的内涵。中国古代诗歌一般非常重视含蓄,力求“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诗人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接述说出来,而是附丽于外在的景与物上,这就需要读者用心去涵泳,去揣摩,才能体会

2、到诗作丰富的意旨与复杂的情感。其次,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因此也要注意到诗中有无“伤今”的意蕴。【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面对汾阳王旧宅时内心的凄凉、萧瑟之情。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瞻仰遗迹,情何以堪。(2)在表现手法上,两诗有何异同?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可能是很多的,在做对比性阅读时,一定要注意答题的全面性,多考虑一下还有没有什么手法没有留意到。答题时既要突出重点,又不可遗漏次重点。【答案】相同的手法有:①对比。都以旧宅犹存与英雄已逝作对比,又以昔日繁华与如今冷落作对比,从而引发了读者的感伤怅惘之情。②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

3、“融情于景”)。两诗结句以“古槐”、“深巷”“夕阳”等迟暮、衰飒的景象,来烘托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情感氛围。不同之处是赵诗运用了典故,通过一“轻”字衬托出郭子仪的豪情壮志,更胜当年伏波将军;而张诗“暮蝉愁”则运用了拟人手法(也可阐释为“暮蝉”的嘶鸣声使人听了为之忧愁),借“蝉”之愁表达了诗人之愁。(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先生挽词参寥峨冠正笏立谈丛,凛凛群惊国士风。却戴葛巾从杖屡,直将和气接儿童。过定林寺谒荆公画像参寥古木苍藤一径缠,我公畴昔所回旋。萧萧屋底瞻遗像,杰气英姿尚凛然。【注】参寥:又号道潜,宋代诗僧,为东坡挚友,与“荆公”王安石也有过交往。(1)通

4、过这两首诗,可以看出苏轼与王安石的形象有何异同?答:【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应细读原诗,抓住一些关键词,以此作为突破点,来把握作者眼中的两位诗人形象。还可以联系平时的知识积累,比如苏轼性格豁达、乐观、平易近人,王安石被时人称为“拗相公”(脾气执拗的宰相),这些知识对答题也能起到辅助作用。【答案】①相同之处:两人同是国家的杰出人才,都充满凛然正气,令人见之肃然起敬。②不同之处:苏轼除了凛然正气之外,性格中还有着“和气”的一面,即使是面对小孩,也能笑呵呵地同他攀谈。(2)前一首诗是怎样表现苏轼的形象的?答:【解析】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主

5、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法。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侧面烘托就是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出描写的对象。一般都是将两种方法巧妙结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答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先从诗人的穿戴(“峨冠正笏”)上来表现他在朝廷上的高洁(“峨”)正直(“正”);再从众大臣的反应(“凛凛群惊”)上侧面表现诗人深具国士之风;后两句又选取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平常画面——他头戴朴素的葛巾、手拄拐杖、和儿童倾心交谈,这就表现出诗人性格中还有平易近人的一面。(3)后一首诗又是怎样表现王安石的形象的?答:【解析】同上。【答案】本

6、诗同样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先借王安石生前盘桓之所的景物(“古木苍藤”)来象征诗人伟岸峻洁的人格,而后又以“杰气英姿尚凛然”一句正面写出诗人的英雄形象:英杰之气,凛凛如生,千秋万古,永不磨灭!(三)阅读下面两首“三五七言”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风清[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江南春[宋]寇准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1)请简要赏析“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与“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这四句诗。答:【解析】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考生可以从艺术手

7、法、思想情感、词句锤炼等角度入手。四句诗中共写了六种景物,显然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可从景物与情感、景物与人物的角度加以赏析。【答案】①“落叶”二句明写秋夜景象,实借'‘聚还散”的“落叶”来比况主人公与所思对象的相聚复又分离的情状;“栖复惊”的“寒鸦”是主人公自身形象的写照,在孤寂的夜里,她刚刚入睡,忽然又惊醒,因此更加思念远人。②"孤村”二句写暮春景象,“芳草”意象寄托着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斜日杏花飞”明写春意阑珊,暗写青春将逝、红颜渐老,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孤寂独处的满腹哀愁。(2)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