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究【摘要】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在初三复习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初三英语教学中也是常见的课型之一,它是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里我将结合初中新课程标准,就如何提高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分别从试卷讲评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方法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试卷讲评 有效性一、试题讲评课的目的试卷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试卷讲评课,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纠正出现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的缺漏并能起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
2、生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的作用。它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再训练和再培养,是学生知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深化。上好讲评课,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试卷讲评的目的有以下4点:(1)分析基本情况,澄清问题的正误。分析各个试题考查的目的、所覆盖的知识点及答题的基本情况。(2)分析错因及对策。指出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的错误,分析出答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及防止答题错误的措施,使学生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3)总结答题方法。总结好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对一些较重要的、典型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并从中总结出
3、答题的规律与方法,从而拓宽答题思路,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改进方法、促进提高。通过讲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老师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成绩的提高。让学生形成更清晰、更完善的知识网络。二、复习试卷讲评的误区然而,英语教师潜心于钻研各种初中英语课课型,却很少有人涉及英语试卷讲评课的相关研究,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觉得讲评课很难上,也不知道该怎么上才能真正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说,对试卷讲评课也没什么好感。据调查,有80%的学生不喜欢上试卷讲评课,认为讲评课很无聊,没意思;有60%的学生认为试卷讲评课效果不好,下
4、一次同样的题目仍然可能会做错。英语试卷讲评课成了沉闷的代名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部分英语老师平时复习试卷讲评的误区:1.重视常态复习课而忽视试卷讲评。有些教师把备课的重心放在正常教学进度中的新授课或者按系统的复习中。遇到备课量大、任务紧的情况,只是对照答案草草做一遍学生测试试卷、对试卷没有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分析试卷,研究试卷的出题角度及考题趋势了。在这种情况下的试卷讲评一定是仓促低效的。学生辛辛苦苦,教师占用了宝贵课时的测试,没有针对性的试卷分析,测试的目的意义就不大了。2.匆忙核对答案。有的教师将讲评视为核对答案,习惯于蜻蜓点水地核对一下答案,
5、甚至将答案输入电脑打印张贴在墙上,指望学生自己核对。核对完毕后仅对学生错误率高的题目一带而过,认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深究对错。3.“一网打尽式”的满堂灌。也有的教师生怕有哪个考点疏漏,于是把试题从头至尾讲一遍,“满堂灌”式进行机械重复答题过程,不分轻重主次,缺乏讲解分析及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容易分神甚至产生厌倦心态。4.专注于词汇、语法的讲解。有些教师只专注于知识点的讲解,他们似乎擅长单项选择的讲解。比如对于一些动词的搭配,教师惯于详细罗列,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维过程,忽视了解题能力的培养。死记硬背的词语搭配在缺乏语境的情况下很容易遗忘。这种评讲只注重词
6、汇、语法的讲解,忽视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5.试卷评析缺乏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分析试卷上的失误原因,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进入九年级,课堂容量增大,学生学习的密度加大,随之而来的压力有时难免让他们不堪重负。此时,积极的情感交流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不小的促进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探索和研究科学实效的试卷讲评课教法,是初三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本人在两年的初三英语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研究讲评课教学方法和模式,下面本人就从自己的一些教学上的心得体会和其他教师的经验总结入手,来谈谈如何上好初三英语试卷讲评课。二、试卷讲评课的特点以分
7、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课型。一“讲”,既要讲所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答题方法。二“评”,既要评“不足”,又要评“优势”,让学生看到希望,增强学习的信心。优质的英语试卷讲评课的要求教师做好:①矫正学生答题的错误,查漏补缺,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点。②在此基础上延伸归纳,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④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尤其对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要进行建设性的指导。⑤教师始
8、终驾驭课堂,关注、指导、鼓励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与教师获得认知上、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