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62479
大小:77.1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论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摘要:我国正在经历的产业转型升级,普及高等教育带来的高校毕业生批量涌入市场,与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概念时的社会背景近似。目前作为知识型员工潜在人群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文章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探讨针对职业发展初期的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关键词: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职业生涯发展初期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51-03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或称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的概念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terF.Drucke
2、r)最早提出,主要指在企业中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他指的是经理人或执行经理。从字面上看,这一定义近似于现代汉语中的“知识分子”,但如果据此引申,狭隘地认为知识型员工只能是企业中的小部分人,限于企业“核心岗位”的员工,就步入了误区。知识型员工实际涵盖的范围应当更为宽泛。德鲁克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产业转型,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成长的现实。在讨论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时,德鲁克修改了自己此前的观点,明确指出“在知识工作者中,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可能是最大的。他们可能是增长最快的一批人。……事实上,
3、技术人员可能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技术工人的真正的接班人”。在德鲁克看来,他们包括了销售人员、卫生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实验室技术员、计算机程序员、工程设计人员、汽车技工、各种电器维修安装人员等等众多行业的从业者。从德鲁克的阐释来看,当前的很多中层经理、基层管理者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是在一个企业组织之中以知识和智力为主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员工,但不排除一定的体力劳动,有时候体力工作甚至会占用他们大量的工作时间。但是他们肯定与传统意义上按照工作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员工有本质的区别,他们从事的工作,脑力劳动部分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体力劳动的部分。目前我
4、国正在经历的产业转型升级,普及高等教育带来的高校毕业生批量涌入市场,与德鲁克提出知识工作者概念时的社会背景近似。201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是1998年(大学扩招前)高校毕业生人数的8倍。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从1999年大学扩招前的约10%上升至2009年的24.2%o这意味着,将有接近1/4的青年人口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将成为主导中国社会未来走向的主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者将转变为技术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还继续遵循以100多年前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制造业体力劳动的组织原则,显然不合适。二、我国处
5、于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的知识型员工的现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包含多个连续阶段的发展过程,在每一不同阶段,个体会有不同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和发展任务等。Sup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式,将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探索期、立业期、维持期、衰退期四个不同阶段。后又提出探索一立业一维持f衰退这些人生的不同生命阶段和生命过程的演进是'‘大循环”,在大循环中的相邻阶段之间存在转型期,转型期内可能会出现重新探索一立业一维持一衰退的再循环(Recycle),Super称之为'‘微循环”°Hall和Mirvis则在传统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式上融入
6、了更适应知识型员工成长的“无边界职业生涯"(BoundarylessCareer)概念,提出在当代社会中,个体的生命历程中存在有多个短时限的学习周期(LearningCycles)。因此,个体的职业生涯就由一系列包含着探索(Exploration)-*尝试(Tra订)f掌握(Mastery)退出(Exit)四个小阶段的循环体构成,这些循环过程会跨越职能、组织和工作的边界。每一个新循环过程的内在驱动力并不是一个人所处的生理年龄而是个体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掌握的动机。初始就业的青年人或是经历再循环进入再探索期的员工都属于Hall理论中探索期的员工群体,他们共同面临的一
7、个任务是适应新工作、新环境或新组织。一般来说初始就业的探索期略长,在同一组织中工作经验低于三年的,都可算作职业探索期员工,再循环的员工根据前后岗位的差异度,探索期在半年至二年之间。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探索期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绩效水平均比其他阶段的员工低,离职倾向和离职率则较高。在我国,作为知识型员工潜在人群的高校毕业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成为不少毕业生的无奈之选,就业质量下降,其中不乏淡化专业对口,进入一些原本并不熟悉的行业或就业门槛较低的企业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工作满意度降低,探索期离职率居高不下。来自麦
8、可思研究院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