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

ID:27955893

大小:1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7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孟子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2《毛诗大序》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必须“主文而谲谏”,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4.曹丕《典论论文》强调个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提出“文以气为主”论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认识1.张炎在《词源》里,确立“雅正”审美标准;提出“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提出“意趣”的9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继承思想家李贽提出“童心”说理论,提“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口号,“

2、性灵”。1清诗论家叶燮创作分“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和“小说界革命”代表作品是《夏威夷游记》《饮冰室诗话》。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5.《汉书》的《儒林传》、《艺文

3、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的是毛公(亨),他是赵人.为河间王博土。《后汉书·儒林传》说,诗序为汉代卫宏所作。1.《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8.《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因提出了“六义”说4.《孟子•公孙丑上》记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提出了“知言养气”说。3《庄子》提出“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才能自由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1.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4、异”。认为文章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这一点是共同的,但其具体表现形态(如体裁形式等)各不相同5.皎然在诗歌创作的“取境”问题时,已经关注到了“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对诗歌意境理论作出贡献6.:李清照《论词》对词的创作提出审美要求,主要有:一是勿“破碎”,二是讲“铺叙”,三是讲“故实”,四是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1.清代乾隆时期,当沈德潜的“格调”说盛行之际,袁枚则提出了“性灵”。2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系统,以《_诗经_》和《_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3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

5、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不平则鸣”论。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_》2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3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理论达到了完善系统深刻水平。1司空图提出的“四外”说是指“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2《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得意忘言”说3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美,一般分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两大类。4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比较,“《史记》因文生事,《水浒传》以文运事。”1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2李渔《闲情偶寄》是一部杂著,共包括八个部分,其中的“词曲部”主要是讲戏曲的创作理论。4.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把诗歌情景结合的方式分为三种:其一是“妙合无垠”,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二是“景中情

7、”,在写景中蕴含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中见到形象。6.王士禛是清初著名诗人、诗论家,其诗歌理论核心是“神韵”说。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带经堂诗话》。沈德潜诗论著作主要有《说诗晬语》他的诗论主张是倡导“格调”说。2.刘熙载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是《艺概》2.《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在文学研究方面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前者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3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翻译: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辞至于能则文不可胜矣。(苏轼《答谢民师推官)答:信中

8、的指教,以及诗、赋和杂文,我览后都能熟知了。(这些文章)大体上像行云流水那样自然流畅,初看起来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则,但是(它们)常常在应当行文的地方就自然行文,在不可不停止笔墨的地方就自然停笔,行文理路自然,描写的意向层出不穷。孔子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传播得很远。”又说:“文辞能准确表达意思就行了。”写文章追求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