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

ID:27955135

大小:7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_第1页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_第2页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_第3页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_第4页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个人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创新名称学校内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有效运行摘要2012年9月,我和几位同事自发成立了一个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我们基于“梨花”与笔者的名字中的“立华”谐音、对梨花花语的解读、对教育的农业内涵的关注、教师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等四种认识,给共同体取了“梨花院落”的名字。共同体的价值取向:营造一个温馨的、温暖的、闲适的成长共同体,激活青年教师发展的机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拓展青年教师成长的空间,建构青年教师的教学个性。共同体的三重目标:青年教师成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成名、名师更有内涵,形成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三年来,梨花院落有效地运行着,成了我们的教学个性建构

2、的良好平台。创新缘由一、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有助于激发教师创建教学个性的自觉意识现在,大多数学校依然立足教研组、备课组建设,通过自上而下地落实学校既定的培训制度、奖励机制来培养教师,教师在“被培训”中只是学校意志的接受者、执行者,自主成长的空间狭小,参与愿望低,自然没有创建教学个性的自觉意识产生。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是由一些教师自发建立的,目的是在自由交往中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立与运行有助于提高教师成长的自主性,进而自觉产生创建教学个性的意识。二、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有助于引领教师寻找教学个性的创建方向在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时,学校的各个职能部

3、门都要对教师的师德建设质量、专业成长水准、教育教学效果划分出三六九等,导致教师之间缺乏联系,儿乎没有寻求共同成长的意愿,陷入了彼此孤立的成长境地。[2]没有了对比、参照,教师便不能有效地确定教学个性的建构方向。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成员有大致相同的教育信念、志趣爱好、行为取向,以包容、共享的心态面对成员之间的观念、行为不协调或冲突,每位成员的成长行为都带上了明显的自主、平等、协商、共赢的色彩,有助于引领教师在联系中对比、对话中找到教学个性的创建方向。三、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有助于帮助教师确定教学个性的打造内容不少学校在指导、管理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时,放大了名师经验的普适性作用,往

4、往希望工作室成员在名师的指导下学习名师的经验后,能快速地成为又一位“名师”,最起码能带有名师的教育特点。这种追求落实到成员的教育实践中,便是对名师的个性化教育策略的“复制”、教育过程的“复写”、实践智慧的“复演”,会遮蔽、压抑工作室成员的教学个性。因为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非正式教师成长共同体则不会单向度地落实这种专业权力关系,每位成员在英他成员的帮助下实践自己的教育追求,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业自我创造者,进而建构起自己的教学个性。实施过程一、笫一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成长中心:认识梳理、素养储备与习惯培养。引导每位成员对自己的认识特点、水平进行梳理,是为了改

5、变教师的心智模式。每位教师的心智模式潜藏于意识世界的深处,不易被察觉、捕捉。共同体首先要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与成长环境,在完成认识现状的梳理后,心智模式才会显现出来。二、第二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成长中心:教学个性建构领域的初步选择与成长平台的搭建。全面地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志趣爱好、专业基础、学校实际,进行教学个性建构领域的初步选择。联系教研力量、教育媒介、专家等机构、人群,初步搭建起教师成长的多元化平台。三、第三阶段(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成长中心:教学个性内涵的全而积淀。从形成个人教育哲学、提炼教学主张、开发班本课程、实践品牌性教育活动等方面

6、,全面地积淀每位共同体成员的教学个性。四、第四阶段(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成长中心:教学个性建构方向、品牌实践内容的确定。借助日志(工作日志、阅读日志与育儿日志)、文字(经验总结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图片集、教育故事、视频(上课视频与讲座视频)等五种途径,分析确定每位共同体成员的教学个性建构方向、品牌实践内容。五、第五阶段(2016年11月至退休)。成长中心:积淀教学个性的内涵。提升理论高度,概括提炼自己的个性化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体系,并善于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表达。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充实,全面地积淀教学个性建构的内涵。实施效果和亮点一、实

7、施效果(-)共同体13位成员的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已经形成,并已经在各自的教学个性建构的方向C经初现成效。(-)共同体积攒了日志、磨课资料等大量档案资料,为日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三)实践经验得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教育论坛》《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福建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报刊的关注。1•王立华、陈纪晓、陈西玲、王珂的读书体会《找到教师“回家”的路一一V学记〉阅读体会交流》,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3年第9期发表。2•共同体的运行经验总结在一些报刊发表。《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