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ID:27943869

大小:230.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2-07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第1页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第2页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第3页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第4页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八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标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实用歌诀百家争鸣社会转儒道思旧法墨变法家治乱儒学显新儒发展三阶段董氏神化五要点程朱理学讲自然阳明心学出奴才黄王李顾顺时代传统儒学重説教三纲五常功过现。-..古代文化六阶段悠久博大有特色文学成就代代变四大发明传世界汉字书画京剧点传统文化不一般结构线索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二)儒学惨遭摧残(一摧)——秦朝(三)儒学神化正统(一发)----西汉武帝(四)儒学自然发展(二发)——宋明理学(五)儒学变异新阶段(三发)——明清之际(六)儒学遭受打击--(

3、二摧)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七)儒学重新泛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尊孔复古(八)儒学统治动摇—-(三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九)儒学彻底动摇—(四摧)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十)儒学焕发新春——改革开放--至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古为今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特征先秦:古老悠久百家争鸣秦汉:集权统一博大恢弘-..魏晋:分裂融合佛教盛行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宋元:交往频繁高度发达明清:一枯一荣专制浓厚基础知识早期思想1.春秋时期-萌发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

4、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核心“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以德治国。2.战国时期-形成1)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2)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3)老子,思想:“无为而治”4)韩非子:“革新”、“集权”、“法治”5)墨子:“兼爱”、“尚贤”、“非攻”-..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1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的利益。思想:1)思想:A、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如何实行仁,要“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恢复“礼制”);

5、主张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民本思想B、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C“有教无类”、以德治国。2、发展--孟子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荀子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C、主张“性恶论”;D、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规律)和“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等唯物论思想。E、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3、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

6、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77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二、儒学首成正统------西汉(1)原因:①秦崇法坑儒,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

7、(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2)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各级太学,表彰六经等。(3)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家子嗣垄断教育局面;⑤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阴阳思想相互结

8、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5)线索重点区分A、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独尊儒术比较1、相同点:都是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