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

ID:27938128

大小:6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_第1页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_第2页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_第3页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西文学中的“复仇”主题摘要:“复仇”一直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深入人心,中西方复仇文学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不尽相同,简单说,西方注重的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采取精神上的折磨的手段;屮国则强调人伦理念及对社会教化影响,维护忠、孝、义,而且手段偏激。关键词:中西方复仇主题;动机;目的;手段方式;中西方对比中图分类号:1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14-01复仇是人们对那些伤害过自己或自己利益的人实行报复的一种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反映。它本身是一种由生物本能和理智共同加工出来的文化产品。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古典时代的希腊悲剧开始,复仇文学记载了人类

2、历史长河中悲壮凄美的个体奋斗和社会实践历程。复仇主题在东西方文学范围内有着丰富而持久的表现,尽管复仇的历史根源不同,手段和形式也不尽相同,但这仍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的神秘契合。纵观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虽然都是在叙述受害者对于施害者施加的迟到的惩罚,但是却有着巨大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情节设置、复仇动机、复仇手段和结局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复仇首先当然要有仇恨的产生。复仇文学在线索安排都有产生仇、得知仇的部分。西方的复仇文学十分重视对复仇对象的确定、侵害者罪行的认定和复仇行为决策过程的展示。而中国复仇文学中,并不是所有的仇恨都来自自己的亲生经历,主人公认定仇人的过程与西方复仇故事非常不同。中

3、国的复仇文学,尤其是血亲复仇故事,常安排了一个典型的情节:“述家仇”。这种由亲人、一般为长者,向年青一代讲述家史的情节,在西方文学屮并不突出(但并不是没有,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家族间的世仇)。比如,《赵氏孤儿》这出复仇悲剧的情节安排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复仇文学。由信任的长者告知仇怨,听者百感交集,痛恨仇人,最终恶人终有恶报,善人痛快淋漓的复仇成功。而西方文学则强调个人,主要是为了通过认定仇来反思复仇行为本身及人生的终极价值。《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得知叔父弑兄娶嫂是经过白己的挣扎斗争思索的结果,他的复仇是在犹豫中进行的,因为他最初在得知真相的过程中就有诸多的困惑和愁苦,所以后来的行为也体现

4、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思索。在屮西方文学屮复仇的手段和方式也有差异。屮国复仇文学写复仇重在肉体的毁灭,因而复仇常常被扩大化,以致滥系无辜、株连九族的悲剧时有发生;而西方复仇文学写复仇重在精神摧残,因而很少有诛戮亲属奴婢的描写。由于偏重从精祌上折磨仇人的泄愤方式,而不是在较短期间内干净利落地把仇人毀灭了帐,西方复仇文学中复仇所耗费的时间与周折必定要多得多,经过较长时间的痛苦煎熬,人类攻击本能便显现出来。比如在基督山伯爵看来,仇人在饥饿、痛苦与恐惧中遭受复仇,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复仇。而在屮国古人那里,往往忍受不住让仇人精神受折磨的漫长过程,而是要痛痛快快地杀死仇人,以解心头之恨了。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推重的

5、是“善”,中国古代复仇文学只是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制造恶的对方,手段的偏激、过当却是可以被接受。《水浒传》中武松为兄报仇,只在得知兄长被害后,就直接不费周折的复了仇,同中国的其他复仇主体一样,不在乎仇人是否得到相应的折磨,只在乎是不是亲手杀掉仇人。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复仇文学,不管开篇时人物的遭遇怎样的惨烈,但最后的结局总是令人满意和使人欣慰的。这是由屮国人的文化心态造成的,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主张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这便造成了复仇文学悲极而喜以喜终场,既历尽磨难乂惩治了恶人,怨而不怒,表现为一种忍耐和节制。这也就是中国不会有俄狄浦斯的结局和哈姆雷特的悲剧的原因。在揭示命运的悲剧

6、中,西力*所表现的是人不可战胜的白身的悲剧性,这是人性屮的某种本质力量,在这里,天意与人意是直接对立的;而在中国人看来,命运的磨难只能是暂时的现象,天理终宄不可战胜,而天意总是主持公道的,最终必然会战胜邪恶。窦娥诅咒天地,但她的誓愿仍旧发给青天,最后由天子的使臣力她除冤雪恨。这种喜剧结局与莎士比亚悲剧中喜剧因素的作用不同。莎剧虽然也在悲剧中加入一些弄臣或愚人的调笑成份,但总的悲剧的基调是无法改变的,结局给人的感受仍旧是悲愤或悲壮。这说明,西方的复仇文学往往通过悲剧主人公的遭遇,演示出人生奋斗之崇高悲壮的哲理;而中国的复仇文学则是通过悲剧主人公的遭遇来达到惩恶扬善的B的,它用形象来告诉我们,悲剧

7、主人公之所以遭受皮肉之苦,那不过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先兆。屮国哲学基本上是一种向善的伦理哲学,同时屮国人特别注重宗族与群体,忽视乃至否定个体与个性;而西方传统思想特别推重“真”,重视个体、张扬个性。哲学根基的不同,自然导致中西方文学有所不同,但二者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深入研究这一主题,对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读懂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龙永干.生命极境屮的抗争与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