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

ID:27926501

大小:4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_第1页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_第2页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_第3页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_第4页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微流体系统电渗流热效应晁侃,吴健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430074摘要:本文采用硅和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制作微流体电渗流芯片,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液-固耦合系统的热传导方程,研究二维微通道电渗流的焦耳热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芯片进口液体温度对热稳态后的温度场没有影响,并且也不会影响从进口到温度稳定状态的热发展长度。电渗流热效应对外电场强度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电场强度越大,流体温度越高,热发展长度越长。芯片固体基片厚度对流

2、体温度场有很重要的影响,基片越厚,流体温度越高,热发展段长度增加,热效应越明显。关键词:微流体系统,微通道,电渗流,焦耳热效应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s)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大多数微流体芯片的流动控制基于电渗流原理。电渗流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相对于静止不动的带电固体表面运动。为了维持几毫米/秒的速度,需要在通道两端施加数百千伏/米的电场[1]。电场生成热(焦耳热)会使得流体温度升高,并产生温度梯度。PDMS材料的芯片更为明显。它会对一些生物

3、样品产生结构性的破坏和降低毛细管电泳分离效率。给定温度的流体进入微通道,经过热发展阶段,最终会达到热稳定状态(轴向温度均匀分布)。文献[2]研究了在二维定常平面压强-电场联合流动中在热稳态区域的焦耳热效应,分析了电场强度,压强梯度,管道宽度等参数对流场,温度场的影响。同时采用Helmholtz-Smoluchowski条件给出了二维电渗流动下温度场的解析解。文献[3][4]则是考虑了二维定常电渗流的热发展段的温度变化情况,给出了在不同外部参数的变化下,从进口到热稳态区域所需要的距离。但以上研究均只限于微通道流动,并没有考虑液-固

4、耦合的热传导效应。文献[5]对玻璃和PDMS材料矩形微流道的电渗流稳定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没有考虑进口段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液体-固体耦合区域下电渗流焦耳热效应,本文数值模拟了二维定常电渗流动下,液体-固体耦合区域的温度场从进口到稳定态的变化过程特征。芯片上基片为硅,下基片为PDMS。分析不同电场强度、进口液体温度,以及不同的固体基片厚度,温度进口发展段的温度变化特征和整体芯片固体-液体界面的热通量变化规律。1.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二维电渗流芯片模型如图(1)所示。微通道双电层电位势和电荷密度满足以下Poisson—Bolt

5、zmann方程:,(1)图1二维电渗流芯片简图这里,是液体介电常数,为真空介电常数,为溶液离子浓度,为电子基本电荷,为溶液离子价,为Boltzmann常数,为绝对温度。电位势在双电层的滑移面(与固壁有几个分子的距离,可以用近似表示)等于zeta电位。分别表示硅和PDMS与液体交界面的zeta电位势,即::,:(2)进出口为充分发展的双电层条件。二维不可压缩流体连续方程Navier-Stokes方程表示如下:,(3)式中,是液体密度,为速度矢量,是压强,是动力粘性系数,是电荷密度,为外加电场强度,表示电场力。通道固壁速度为零,进出

6、口为充分发展的流动条件。二维定常电渗流热传导方程:(4)式中为流体比热,为流体热传导率常数,为流体电导率常数,表示电渗流焦耳热生成率。通道进口流体温度给定。不考虑固体中热对流和热源,固体区域的热传导方程为:硅基片(5)PDMS基片(6)这里,,分别为硅和PDMS的热传导率。固体基表面温度为环境温度。流体和固体界面的温度、热通量自动满足连续条件。本文的计算中暂不考虑温度对介质物理性质的影响。2.典型算例为了真实反映整体芯片的电渗流热效应,本文建立的模型区域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上基片为硅,下基片为PDMS材料,它们与液体交界面

7、的电位势分别为,。基片环境温度。中间微流体通道长度,高度,,上下基片的厚度为。为了更好反映整个芯片的温度场发展过程特征,微流道的长宽比应该满足。微通道流体为溶液,溶液浓度,芯片材料属性见表(1)。表1芯片材料属性材料属性溶液硅PDMS密度()1.002.151.42比热4.181.001.10热传导率0.611.380.15电导率()12.64绝缘绝缘动力粘性系数0.000866介电常数78.53.计算结果采用CFD软件FLUENT求解上述耦合方程。图2给出了电场强度=400,基片厚度时,微流道不同截面的温度分布图。图中=为PD

8、MS壁面,为硅壁面。由图2(a)中可以看出,当流体进口温度大于基片环境温度时,微流道流体入口开始,流体温度开始迅速升高,当之后的微流道内液体温度达到热稳定状态,固体壁面的散热流量和电渗流焦耳热生成量平衡。由于PDMS材料的热传导率远小于硅的热传导率,所以图2(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