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概述1.细菌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指一定种类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对一定宿主致病的能力。不同病原菌对宿主有一定的嗜性,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只对动物致病;致病性是微生物“种”的特性,即一种微生物只能引起一定的传染病。由种属遗传性决定。2.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毒力是菌株个体的特征,同一种病原菌,因菌株的不同,其毒力大小也不相同。不同菌株,根据毒力大小可分为强毒株、弱毒株和无毒株。一般菌株毒力愈强致病性愈强。在自然界中,细菌的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按照细菌的致病性,可以将其分为:1.非
2、病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绝大多数!2.病原菌:凡能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霍乱弧菌结核分支杆菌-抗酸染色3.条件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是共栖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致病。如:大肠杆菌。4.腐生性病原菌:有一些细菌本身不致病,但其代谢产物具有毒性,进入机体后呈现毒害作用如:肉毒梭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霍乱弧菌需要说明1.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性微生物它们是从生活的机体(即寄主)获得营养,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以特有的毒害作用侵害宿主。2.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又并不是绝对的寄生性微生物,
3、真正严格的寄生性微生物是病毒、立克次氏体等。病原的致病机理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宿主的免疫状态病原菌毒力感染的途径感染的数量本章讲述第一节病原菌的毒力第二节病原菌的传染第一节病原菌的毒力一、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病原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侵袭力的大小、毒素的性质和数量,决定着病原菌毒力的强弱。(一)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结构病原菌侵袭动物机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细菌的附着力细菌的附着力主要依靠粘附素发挥作用。(菌毛,外膜蛋白等)2
4、.抗吞噬和定居这两点主要与菌体表面结构有关;3.促进扩散和转移有些细菌侵入机体后,在体内生长繁殖,破坏组织结构,并扩散转移。该点主要与侵袭性酶有关;1)侵袭性酶属胞外酶,本身无毒性作用,但可破坏机体内的一些组织结构,从而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在侵入机体后抗吞噬或扩散。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水解溶纤维蛋白酶纤维蛋白溶解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胶原酶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卵磷脂酶-------破坏卵磷脂(魏氏梭菌)脂酶-----------分解脂肪--金黄葡萄球菌DNA酶---------分解细胞中核酸------A群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侵袭性酶G-菌:菌毛,受体是糖蛋白。
5、G+菌:菌体表面的突出物。如A型链球菌的膜磷壁酸,受体是类蛋白和糖蛋白(1)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的附着力2)菌体表面结构E.coliwithfimbriae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和定居有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病原菌能留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产生病变。所以有荚膜的细菌的毒力比该种细菌失去荚膜时的毒力明显增强。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与此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抗原和沙门菌的Vi抗原,不仅抗吞噬,且具抗抗体,抗补体。(二)、毒素(Toxin)毒素是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机体具有毒性作用的特殊物质,可大大增强微生物的毒害作用,这种毒性物质
6、就叫做毒素。毒素内毒素外毒素(1)外毒素(Exotoxin)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①蛋白质,因而具有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易被热,酸,碱重金属等破坏;②毒性很强,产生的症状有高度特异性,具选择性毒害;1mg纯化的A型肉毒梭菌毒素可杀死2000万只小白鼠,1mg纯化的破伤风菌毒素可杀死100万只小白鼠,是已知生物毒和化学毒中最强的一类。选择性毒害:肉毒梭菌毒素阻断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运动麻痹,破伤风菌毒素兴奋运动中枢导致骨骼肌强直性痉挛;(1)外毒素(Exotoxin)③良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即抗毒素
7、;----破抗④主要是某些G+菌及部分G-产生。(1)外毒素(Exotoxin)⑤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的甲醛37℃3-7天处理后,其毒性即可丧失,但仍保持其抗原性,这种丧失了毒性而仍具有抗原的外毒素,称为类毒素。抗毒素和类毒素可预防和治疗外毒素中毒症;类型细菌外毒素疾病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骨骼肌强直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中毒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肌肉松弛麻痹细胞毒素白喉杆菌白喉毒素白喉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周神经麻痹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8、表皮与真皮脱离表皮剥脱性病变A型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猩红热破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猩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