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24317
大小:73.1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民生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简述“民生财政”论析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生财政税收论文范文:简述“民生财政”论析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民生财政”论析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民生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的总称,涵盖方方面面。包括公民的存活权、发展权及相关的物质条件,以此逻辑延伸下去,广义的民生还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如平等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一一当然这就又有机地关联于“民权”概念下的制度安排(当下中国不少地方由公众对于某年预算安排中“民生支出”的关注而引致“预算透明度”以及“听证”的要求。正是体现了这种关[摘要]1998年以来我国努力发展的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其基本逻辑是要首先保障基本民生
2、;“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财政分配中,收入再分配如何合理地区别对待,是其应有之义与关键内容,而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是改善民生进程中提升公共政策效力的必定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必定要支付成本,行政成本的合理化与民生的改善是相互呼应的关系,降低行政成本、增惠民生需要深化财政改革和全面配套改革。[关键词]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财政分配;财政改革;公共服务□A[文章编号]1007-5801(2011)02-0005-09近年来,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下,关注和改善民生成为持续的社会热点,财政如何支持民生的改善,也成为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
3、的重要理由。讨论中,概念和术语使用不一,分析尺度口径各异,期望颇多,褒贬并存,意见往往相左。解释常有柢牾。除了学理上的分歧可能造成意见不一致之外,基本概念使用上的混乱,也是理由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从研究者的角度,试求理清有关民生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而分析探讨公共财政与民生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点,以期对学界研宄以及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的制定、宣传与实施,提供参考。一、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如从《辞海》、《中国百科大辞典》等中文工具书查找“民生”词条,只得“民生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之一)而不得“民生”正解。看来这类工具书编纂者认为民生显然为“民众生活”、“人民
4、生计”之意,无需专门注解。另有“国计民生”的用语,《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仅简注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民生这样一个词意平白的概念,在当下实际生活中被反复强调其极为突出的重要性,应是和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公众更加迫切期望改善、提升生活水平的诉求与心态有关,当然也和执政党体察、呼应社会诉求而更加注重和强调亲民、富民的施政纲领及一系列施政要点有关。在此背景下,已右研宄者提出了建设“民生财政”、“民生税收”等概念,也出现不少管理者或学者试图分析全国或某一地区财政支出中有多大比重用于“民生支出”的具体例子。这些动议和讨论的出现,其必定性和积极用意是不言而喻的。
5、但在相关的理论框架中,我们应当“正本清源”地指出:所谓“民生财政”,不可能是游离于或是作为替代物而对立于“公共财政”的另一事物,我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为决策层所肯定,我们一向在致力于发展、健全的公共财政,其实就是民生财政。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如试图以笼统的“民生支出”概念,划出总支出中截然分明的一块(一个绝对额或占比),称为民生支出,其余部分则作为反义词而被称为“非民生支出”,这极易引出专门概念的混乱和实际工作中的无所适从。因为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本为同一事物的两种称呼;所有的财政支出,都应是直接、间接地服务于民生的。我国公共财政是为适应经济转轨、政府职能转变
6、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确立框架且不断完善的一种财政型态。改革幵放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财政转型理由更是迫在眉睫。经过约二十年积极而艰难的探索,终于在1998年,决策层明确地提出以公共财政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用以指导我国的财政实践。以后十几年来,围绕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丼间体制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都归宿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仔细探析我国公共财政的特征,便可发现,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于满足社会
7、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均指向于“社会主义生产0的”语境下“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标。以及近些年财政分配中愈益突出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体系化”的工作要领。一句话,均紧紧围绕于、服务于改善民生。所以,我们应当清楚地指明:公共财政就是民生财政。在这里还需要稍作展开分析:公共财政的实质是“公共化”,即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财政分配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以财行政”的基本方式;以法治化、民主化的规范的公共选择作为财政资源配置的决策、运转与监督机制;以公开、透明、完整的预算体系作为公共财政分配的运转载体。公共需要反
8、映和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