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

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

ID:27922432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_第1页
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_第2页
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物理STS的渗透王承华广丙桂林市全州县安和乡冠英初中541500摘要:传统的物理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一核心问题,进而忽视了学生终究是社会的人,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的特点,在物理学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将“科学”、“技术”、“社会”人为地割裂开来,致使我们的学生虽拥有较多的科学知识,但缺少最起码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祌。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怀疑、敢于批评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人格品质;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将STS教育渗透其中

2、,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关键词:主体探究STS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木位,学生是学习科学技术的主体,每一位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无形中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物理课中,要将STS教育渗透其中,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科学技术才能在社会和生产中得以应用,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学生如何应对科学技术1.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探究。科学的实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学生能从课木上学到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知识,亲身分析科学知识,从事科学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灌输太多,使得一些有趣的实验、制作变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牛.

3、厌学情绪严重。如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过去直接给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现在则是让学生根据当时的背景提出假设,设计出可行方案,让学生从同一高度让小车下滑,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2.从生活中抓好问题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这么一个通病:注重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则采取冋避态度,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实际问题中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问题总呈开放性。这就要求学生平吋多对tl常生活中所见ja易忽视的问题进行发现、思索和解决。1.强调合作共进。当前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心理有缺陷以及独生子女(父母的乖乖)比重越来越人,唯我独尊,这些势必带入学;>j中,

4、不能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弥补上述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沟通的环境,从而相互交流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二、教师在新课标中的地位及作用1.一切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过去教师就是圣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新理念下的课程要求教师调整心态,应对新形式的教育。要知道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窗ui,而是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教师讲授,比如初中物理力学中,课本只讲二力平衡,但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三力、四力平衡。教师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随着网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人机对话与人工智能

5、化,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接受信息,有利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不断改革,教师的角色仍举足轻重。新课标下教师的任务更重,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新形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亲密,为人师表更非一般。作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上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推陈出新,兴趣创新;②揭示矛盾,设疑生趣;③故事开场,引发情趣;④悬念制造,好奇心生;⑤科技热点,激活思维;⑥电教手段,遥控注意力;⑦引导探究,成功自信;⑧展开想象,创新思维。3.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活动不可少。科学和技术是一家,学好科学是为了一门技术。组织

6、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等活动,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将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科技、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探究性学A)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规范实验,课外指导阅读科普知识,参与社会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自觉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设想世界没冇摩檫力该怎样、没冇重力的世界奇观,写一些简短小论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观察、实验,能够得到独特的见解。三.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贴近生活,通过熟知的现象揭示规律,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提倡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

7、,仅提倡学生学习科学技术,不能运用则是纸上谈兵。新课标从设置开放性问题角度强化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2.改变评价体系。过去教师的好与坏、学生的成败完全寄托于考试、中考的评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和自由空间。学生的能力倾向各不相冏,冇的长于科学理论,有的实验技巧出众,根本不能以同一标准要求学生。要淡化校内选拔、校内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3.注重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