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15059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问”多了起来。但是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老师的提问肢解着,提问和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美析。这些“提问”使得教学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华而不实。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宄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一、紧扣教学目标,提问具有针对性教师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紧扣教
2、学目标,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精炼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进一步引导他们的思考。设计课题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深入浅出,可以使学生克服课文理解中的拦路虎,更加深入体会文意。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为难以理解。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课文中的“路”,只是你们看到的这种地上的路吗?(不是,还隐含有人
3、生的路)那“路”和“希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走”出来、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来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会因为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思维惰性滋生。只有这种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二、深入研究文本,提问具有创新性提问是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问如果过于雷同,毫无新意,这种千篇一律、一般化的提问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其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该在研宄文本的基础上,善于从
4、新的角度、采用比较新颖的提法,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如教学《愚公移山》,愚公想尽办法移走他所居住的地方的两座大山,那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大山阻挡,这些大山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会像愚公一样,将生活中的困难踩在脚下,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具有层次性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课堂提问应坚持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
5、注意难易的梯度,既能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又能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与挫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如《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怎样的?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时有些同学就答出“反复无常”、“变得快”、“蠢”等;教师再继续发问:他变来变去,但他有一样始终没变,是什么?部分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自然答出:“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再进一步
6、提出更深入地问题:他为什么一边再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原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里面既有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又有一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四、激发学生思维,提问具有曲折性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采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维上“跳一跳”,激发学生思维。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并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
7、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有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因此,用富有技巧的提问,并对学生因势利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等各种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设疑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
8、维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鲜活起来,才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