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

ID:27909662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1页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2页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3页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4页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观广丙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IX扶绥县中医院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45例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mg)1次/d,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手法复位1次/2d,推拿整脊1次/d。两组治疗分别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整脊复位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关键词:手法复位;推拿整脊;颈源性眩晕;临床疗效颈源性眩晕主要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受到压力或受刺激,导致大脑出现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的眩晕现象[1]。颈源性眩晕属于脊柱相关性疾病,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等。大多由于外伤、劳累等因素使颈椎轻度移位(如颈曲改变、小关节错缝、滑膜嵌顿等)或周围软组织痉挛或发炎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受阻,进一步引起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9】患者一旦

3、染上此种病症,就会出现恐惧感。当前的保守治疗其疗效不显著,并且病情容易反复的发作[2]。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此类病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木次研究我院对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3月一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34-66岁,平均(49.25±3.25)岁,病程6d—60d

4、;研究组患者有2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49.56±4.05)岁,病程2d—90山。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1.2治疗方法参照组45例患者给予西医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mg)1次/d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①推拿整脊:患者俯卧在病床上,在患者的前胸以及下颂部位放一张薄垫,保持患者颈部与背部的高度始终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患者的手臂后放在床上,尽量保持

5、全身的放松[3】。医护人员沿着夹肌、斜方肌以及肩胛部,进而自上而下的推、拿以及揉。对颈部风池穴、翳风穴、夹脊穴、肩井穴等穴位进行重点的推拿。在保证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对患者实施手法复位[4]。推拿1次/d,15min/次左右。②手法复位:患者坐在方凳上,身体自然的放松,双手掌心向下分别放在双膝上,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后方,嘱咐患者低头20°,下颌微低[5】。医护人员的左手拇指放在相应椎体右侧横突处,四指托住患者的后枕部,拇指左上顶、推偏歪的横突,医护人员的右手肘部放在患者的下颌部,将患者的头部缓慢、平稳的向右转至70°

6、;左右,并且嘱咐患者进行深呼吸,在患者进行深呼吸的吋候,医护人员用右肘窝托住患者的下颂轻轻地、快速的向右侧闪动[6]。如果听到弹响声或者医护人员的左手感受到患者椎体的移动,就表示复位成功。如果一次复位不成功,不可以接连复位,可以等下一次复位。正常情况下,2天复位一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都是两周,再治疗一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1.3疗效判定标准①患者的眩晕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即为无效;②患者的小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即为有效;③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并II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具冇显著的减轻现象,即为显效。④患者的眩

7、晕症状完全消失,即为痊愈。1.4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收缩峰速度值比较参照组治疗前:椎动脉(40.56±6.05)cm/s,基底动脉(44.66±6.75)cm/s,小脑后下动脉(33.56±4.75)cm/s;治疗后:椎动脉(44.26±5.85)cm/s,基底动脉(47.46±3.75)cm/s,小脑后下动脉(36.96&

8、plusmn;5.75)cm/s;研究组治疗前:椎动脉(40.86±7.05)cm/s,基底动脉(45.06±7.75)cm/s,小脑后下动脉(33.96&plu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