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09267
大小:73.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明代景泰年间山东黄河水患的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明代景泰年间山东黄河水患的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在历史上也给中华民族带来许多灾难。在中国的历史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黄河水患时有发生,给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历史上黄河以多泥沙、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于世。尤其是明代,黄河水患十分严重,有关明代黄河决溢的记载史不绝书。山东地处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深受黄河水患的影响。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运河的地位急剧上升,保障漕运畅通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务。因黄河在山东境内与运河交汇,加之漕运的特殊地位,使得山东地区明代黄河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景泰年
2、间山东频繁的黄河水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明代沙湾河患并非自景泰年间(1450—1457年)开始,其源于正统时期。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在河南新乡八柳树口决口,造成黄河历史上第20次较大的改道。黄河改流为二,一自新乡八柳树,由故道东经延津、封丘入沙湾。一决荥泽,漫流原武,抵祥符、扶沟、通许、洧川、尉氏、临颍、郾城、陈州(现淮阳)、商水、西华、项城、太康。明英宗先命工部尚书石璞治理,未有成绩,改由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前往山东治理水患。王永和修沙湾堤大半,不敢尽塞,在东昌置分水闸泄水,黄河入大清河归于海。然而,王永和对于沙
3、湾的治理只是暂时堵住沙湾决门,未能完全治理好沙湾河患,使沙湾河患遗祸景泰年间。首先,频繁的黄河水患严重影响了山东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黄河泛滥,淹没农田、村舍,致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景泰三年(1452年)八月,山东兖州府奏:“雨水泛涨,禾稼淹没,人民缺食,粮草无征。”御史罗澄亦奏:“徐州抵济宁一带,平地水高一丈,民居尽皆坍塌。老稚妻孥,流寓道路。”可见黄河泛滥对沿岸百姓危害之大。其次,频繁的水患给山东地区社会秩序造成了威胁。景泰三年,负责治理沙湾决口的工部尚书石璞上奏中就提及“两畿、山东、河南被灾穷民多事剽掠”,请求
4、皇帝免除被灾百姓的赋税,以稳定社会秩序。水灾之年,农田被淹,百姓缺衣少食,为求生存,部分身强力壮者则转而为盗,使山东灾后本就脆弱的社会秩序雪上加霜。景泰四年(1453年),太仆寺少卿黄仕?y上奏“见黄河一派自荥泽县南流入项城县界,一派自新乡县八柳树北流入张秋会通河。两派河流皆经六七州县,有二千余里俱系民间耕植之地。民皆荡析离居老稚不相保聚,或徙或聚为盗”。最后,黄河与运河在山东境交汇,黄河泛滥,水量暴涨,往往会冲决运河河道,致使运河水随黄河东去,致运道淤塞,对漕运航行造成严重阻碍。正德年间曾任山东左布政使王■指出:“圣
5、朝建都于西北,而转漕于东南。运道自南而达北,黄河自西而趋东。非假黄河之支流,则运道浅涩而难行。但冲决过甚,则运道反被淤塞。利运道者莫人于黄河,害运道者亦莫大于黄河。”明景帝即位后加大了山东地区的水利建设明景帝在继位之初,就着力于山东地区黄河水患的治理,尤其关注黄河冲决所带来的漕运淤塞问题,加大了山东地区的水利建设,以期保障百姓的安全及漕运的畅通。景泰元年(1450年)因也先(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入侵,山东水利建设仅监察御史陈全修筑了沙湾2个缺口。是年四月,监察御史陈全上言,当年王永和修沙湾堤,留西岸2个缺口未堵,“近者
6、东阿县以西大洪口鲤连,河水落河身渐露,与缺口相去甚近。恐将会通河水落掣入东去,不便漕运。乞筑其二缺口为便”。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朝廷又命山东左参政王骢、按察司佥事王琬督导沙湾运河的疏浚。同年六月,命山东巡抚都御史洪英与河南巡抚都御使王暹共同治理黄河,务必“令水归漕河,军民攒运商旅往来无阻”。景泰三年,工部尚书石璞受命治理沙湾“浚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而沙湾决口如故”。朝廷又派中官黎贤、阮洛及御史彭谊协治沙湾“筑石堤于沙湾,以御决河”,当年五月沙湾堤成。十二月遣内官黎质、武良及侍郎赵荣往治沙湾。次年一月“河复决沙湾
7、新口”。工部左侍郎赵荣指出:“黄河之趋运河,势甚峻急。而沙湾抵张秋旧岸低薄,故此方筑完,彼复决溢。”提出于新决口处建石质减水坝以缓水势,加高加厚沿岸堤防,堵塞决门。四月决口堵住,五月山东大雨,又决。纵观以上历次对沙湾决口的治理,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河决即塞,漕淤即浚,缺乏对黄河治理的整体规划和长远考量,故常决门方堵,遇大雨便复决。景泰四年冬,明代宗以沙湾决口久治无功,要求百官荐举可治水者,于是徐有贞受命治水。《明史》载,徐有贞“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谙究”,可见徐有贞确实是治河的最佳人选,徐有贞也不负众
8、望,成功地治理了沙湾河患。明代后期治河名臣万恭在其著作《治水筌蹄》中写道:“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冲张秋,尚书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王文相?"塞之弗绩。景泰四年都御史徐有贞役丁夫五万八千作九堰八闸以制水势,塞之凡十有八月而成。”起自正统十三年的沙湾决口在历经正统、景泰两朝近9年的时间后,在徐有贞的治理下,终于在景泰七年(1456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