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ID:27905406

大小:47.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_第1页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_第2页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_第3页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_第4页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 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参赛选手:****1.  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2.  教学重点/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板书课题:沁园春 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

2、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7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

3、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思考一个问题,词的上下阕

4、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是否相同,各主要写什么?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板书:景——情]三、深入文本,具体赏析(一)赏析上阕71.品读美句,感受把握思考:上阕写景。写景部分哪里写得最好?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全诗的诗眼是什么?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5、谁主浮沉?”(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2.炼字炼意,品味语言独立寒秋 层林尽染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推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的意态。(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眼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3.想象联想,工笔描绘7师: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

6、象的翅膀,飞进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景中。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在脑海里绘出秋色图,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会,相互评点、欣赏。(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4.古今秋思,对比赏析古代秋思句,学生搜索: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师: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你们知道这个差异的原因吗?学生猜测回答。如,生:他是伟人就是和我们不一样。生:他

7、是革命家,革命家永远是硬朗、向上的。5.知人论世,把握情志师: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都处在猜测的层面上,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应该注意追本溯源,知人论世。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毛泽东从小有什么样的志向。1910年秋,他在离开家乡韶山冲到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读书的时候,面对新的环境,纵笔写就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10年告别父母外出求学时,他模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诗人西乡隆盛的诗作,写过一首《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7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