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6707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舆论引导的困境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竟下区敵澳论弓I鞠困境壞摘2018-01-2318:24:33新闻论坛2017年6期都翔蕤+周野【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地区卨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聚集地,在读大学生的思想、态度、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构成一个冇着特殊意义的舆论系统。剖析传统舆论引导模式的闲境,探索新的引导机制,从而有效地引导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舆论健康发展,成为当下需耍解决的重大问题。【关键词】新媒体少数民族地区商校舆论引导髙校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舆情的发展态势影响着社会舆情的整体走向。民族地区高校因少数民
2、族学生所占比例高等特点,导致其輿情的生成发展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呈现山不同的规律勹特征。一方面,民族地区普遍具有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形成了其特有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心理等,这种独特性为髙校校园文化的冲突埋下了隐患,使得民族地区商校的輿论引导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媒体化的时间整体滞沿,高校内舆论引导体制起步较晚,发展不足,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木文探讨了高校网络與情危机的生成,分析了民族地区®校不同•丁•其他地区高校的网络輿情危机特征,从
3、制度、人员培养、硬件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惝危机反应能力的管理策略。一、新媒体时代髙校舆论引导的必耍性(一)教育界成为网络輿论的重要关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M民数量达到7.31亿,上网普及率达到53.2%,互联网己经进一步融入人们的也活。而在2016年最受M民关注的舆情类别中,教育文化位列第一位,2016年度的社会热点舆情事件中,有关教育类的有35起,占总数的10.03%,涉及内容多种多样,包括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招生考试和安全事故等方面。
4、另外,师德师风也足教育舆怙屮的敏感点。教育界与学识IX理为伍,思想自由,敢于表达,对于社会各类M题现象更为关注,来S教育界的舆论在整个社会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教育界木身涉及的问题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其舆论引导的能力关系到整个社会舆情的健康发展。(二)青年学生成为网络舆情主力军在髙校舆情的舆论主体屮,青年学生是主力军。《屮国网络舆情调研报告》最新数据显示:网络己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己成为大学生学:^生活的必备工具之一。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髙的网络平台足微»、微信和QQ,这些平台不仅信息t
5、t大,而且互动性强,便于建立朋友圈。网络舆情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之处。高校作为青年人的集屮地,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他们在互联网世界的聚焦关注势必会形成漩涡事件,进而给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想耍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耍从各民族地区髙校卷手,而大学生是重点关注人群。(三)民族地区高校在其輿论方面具有特殊性伞国各地的高校中,民族地区高校在舆论方面存在其白身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丁•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交通不够便利,对外较为封闭,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文化背
6、景下,各民族形成了特有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W族文化心理,力髙校校园的文化冲突埋卜了隐患,使得民族地区商校輿论更耑要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较于屮东部地区落后,新媒体化的时间整体后移,髙校内與论引导体制不足非常完善,不能及时并且髙效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体制上的缺陷与不足不但为髙校的舆论环境造成很大的不稳定,而且对于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也造成潜在的危机。二、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舆论引导的困境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屮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
7、表现的总和,A•有相对的-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K•中混杂若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在民族地区髙校舆论屮学生是舆论主体,髙校学生在某时间某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A容,S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足輿论的客体,高校学生熟练使用的各种新媒体平台是舆论的载体。(一)突发舆论事件的不可控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民族内部构成的特殊性,多民族杂糅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民族生态系统。各民族在“平等、互助、共同繁荣”的大背景下整体气氛融洽,但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交往过程屮不同观
8、念的碰掩,为冲突埋下隐患,各民族之问的文化敏感带更容易被触碰。同时,民族地区也是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势力选择的隐蔽处所。他们以“民族独立”“人权自由”等为幌子,披着“宗教”“民族”“人权”的外衣,向民族性高但思想认识比较浅的大学生进行蛊惑、宜传,使得高校舆论有了更具有威胁性与破壞性的内容,比如两藏民族地区“3.14鉍力事件”以及新疆民族地区"7.5鉍力事件”等,他们从网站上对髙校学生进行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