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

ID:27889748

大小:67.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_第1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_第2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_第3页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浅见瑞安市塘下镇场桥中学王良光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宄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新课程改革突出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不仅应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牛.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

2、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在教学中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是探究学习所关注的目标。那么如何使探宄性学习成为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釆用不同的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应只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要把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牛.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D为AABC

3、的AC边上的一点,且AC=2AB=4AD,求证AABC-AADB。显然,这是一道标准的封闭题,但若变换一下角度,将它设计为:要使AABC~△ADB,那么AC边上的D点应在什么位置?解这道题时,学生必须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中挑选出某个方法(有多种方法),然后结合图形恰当地运用条件才能完成证明,这种开放性的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宄、解决的过程向学生提供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身心

4、发展规律,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素材。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构成了“问题情境一一建立模型一一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索与合作交流。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体现探宄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先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练d的做法,使课堂教学不断向纵深推进,从而在质和量上保证探究的效果。数学教学要体现探究性学d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

5、去尝试、去猜测、去实验、去发现。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材料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这里就我体验的几种教学模式做些说明。1.把探究性学过程设计成“尝试一一探究”的过程尝试是探究和创新的开端,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兴奋剂”和“导航剂”,其教学程序一般按照:尝试练习一一讨论交流一一教师点拨一一应用拓展等几步来完成。要注意的是,尝试题不能奋明显的暗示和单一的思维指向,要体现探究性,冇利于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启迪学生自主建构。例如: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吋,不少老师是先让学生测量几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6、再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并与第三边比较,或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于是就得出了结论。这种设计的最人疑惑是为什么想到要去计算两边的和或差,而不是去计算两边的乘或除呢?这种通过简单的计算和形式上的比较,掩盖了数学思维和知识的探究过程,实质上仍是一种灌输。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处理的.•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老师提出下列问题:(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

7、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3)通过上述的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这样的尝试探究,巧妙地把教学难点(实质上也是重点)嵌放于尝试性练习之中,使学生在自主练4、实验、讨论中体验到知识的发生与建构过程。1.把探究性学4过程设计“猜测一一探究”的学过程波利亚说过:“在某些情况下,教猜测比教证明更重要。”牛顿也说过,没有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可见,教猜测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

8、•一环。教学中对某些抽象的公式、定理可以创设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系列,让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如学习互余的两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关系吋,可设计成如下的系列问题,让学生猜测:(1)你能比较sin300、cos300、sin450、cos450、sin600、cos600之间的大小吗?(2)你能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