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3045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技能型名校建设中《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能型名校建设中《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王艳超杨波武敬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摘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汽车电子专业的一门特别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对汽车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为此,我们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出更多受到汽车行业欢迎
2、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半岛经济。关键词:技能型名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汽车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人们对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汽车上的电子装置急剧增多。据统计,汽车上75%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因此我国在汽车电子领域需要大量的技能性人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作为汽车电子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技能、从事实际生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建立与高职教育培养
3、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上,教师承担主要责任,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效果不佳,也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我们开发了“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内容的应用性,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实用、切合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对基础电路的认识、分析出发,强化基础实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践环节,注重校内学习与校企合作,创建了“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
4、>J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做到了学生学习与行业实际工作“零距离”接轨。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进行教材的改革。在进行教材的改革吋,我们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整合,考虑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经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我们召开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在“教学内容选取与能力培养0标、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一致”的选取原则下编写项0
5、式教材,将教学内容分成认知模块、核心模块和技能模块三个模块,11个教学内容,将各个工作任务作为核心形成的项0,并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灵活应用启发式教学、项0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激发学生的学>」愿望,并注重个体差异,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四、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评价体系上,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满足教
6、学的需要,我们考虑到学效果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环节。在学效果评价上,根据职业教育理念“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以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本”,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采用期末理论考试占40%、平吋考核占20%、过程考核占40%的评价方式。期末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应用原理,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意识,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平吋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上课表现以及平吋的作业完成态度及情况,培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老师、尊重知识、明确学习0的。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中每一个任务的完成
7、情况,考察学生对电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电路的设计思路、元器件的检测及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我们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趣味性和能动性,采用学生评教、社会评价、同行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五、结束语针对高职的教育特点,我们针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仍需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参考文献[1】沈月安汽车电子技术项B教学法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4期。[2】王玉娟《汽车电子
8、技术》课程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3】孙涌关于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U].科技资讯,2011年,30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