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0714
大小:64.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构建体验式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体验式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摘要: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破解就业难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体验式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体验式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提出了该模式在实践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Abstract:Toenhance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andtorelievethecruxofemploymentforcollegestudents,effortsmustbemadetosetupatra
2、iningmodefromexperientialperspective,changingthetraditionaltrainingmode.Thearticleanalysestheconnotationsandfeaturesofthetrainingmodefor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fromexperientialperspective,anddiscussesitsapplicationshouldbenoted.关键词:体验;大学生;就业能力K
3、eywords:experience;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ability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70-030引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的原因有多方面,如高校的扩招、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等原因,但从人学生木人而言,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自身就业能力不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1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大
4、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1]就业能力是一种胜任力,它不仅包括大学毕业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2]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谐就业、发展就业的重要指标。尽管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是谢对经济发展的円新月异,对就业者的就业能力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问题是专业技能储备不足、实践能力欠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持续就业能力欠缺,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创业能力缺
5、乏等方面。[3]反思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矛盾的形成当然存在许多复杂的原因。就高校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就业指导及服务不到位。冃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是依托学生管理部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就业指导脱节,没有形成涵盖全过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更少。[4]这些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二是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过分强调按学科体系來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进入就业
6、市场时缺乏竞争力。三是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我国大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注重知识传授,重“知”轻“识”。这种教育行为引发的教育效果是学生无法将接收到的知识内化为个人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知识内化后的个体体验与感受,在学与用的衔接中出现了“断层”,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四是实践体验较弱,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高校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实践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实践基地没有发挥实质作用等问题,造成大学生在学校缺少参加职业锻炼的机会。职业理想与实现职业理想的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五
7、是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缺乏沟通,造成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不配套。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开发,只有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j有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大学生成功就业。2体验式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内涵体验式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杜威的“learningbydoing(做中学)”、大卫一库伯《体验学习》为教育理念,以对接社会需求力切入点,以问题为屮心,融合了就业能力供与需的角度,强调“先行后知”,重视体验和感悟。体验式视角下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体验”发挥出来,通
8、过不断建构,学生将知识
9、Aj化为个人能力,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直接促进学生的实践性思维。体验式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体验主体是学生,教师、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人才市场、校友等作为培养主体,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体验式就业活动,三个课堂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体验渠道,第一课堂: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涯发展教育;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第三课堂: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就业体检。体验驱动力是市场需求,行业调研、生涯人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