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694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17
《文化—语言学习的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化—语言学习的支点—谈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内容提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英语。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口语训练中渗透跨文化意识,词汇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语法学习中渗透跨文化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关键词:文化差异渗透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一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
2、生的自觉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
3、用Howmuchmoneycanyouearna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areoverpraising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英语。这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就能解
4、决的问题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口语训练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日常的口语交际,尽管语言形式比较简单,但其中也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其中的文化因素。对小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
5、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语言“鲜活”起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沃尔夫森指出:“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是比较宽容的,与此相反,违反了说话规则却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如下面这段对话:Tom:CanIhaveanapple?Mum:Anapplewhat?Tom:CanIhaveanAPPLE?Mum:A
6、nappleWHAT?Tom:CanIhaveanapple,PLEASE?如果我们不了了解英语文化中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诸如“please”“thanks”这一类的词的使用频率比中文中的对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我们就很难理解这段对话的意义,更谈不上准确而恰当的翻译了。二、词汇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事实上,在我们认为最平淡的词汇教学中,也有跨文化教育的空间。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各种文化信息,词汇本身的产生、消亡和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关文化发展的信息。同时,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意识会影响词汇的意义。
7、在人们给予各种事物不同名称时,选取符号是任意的,但因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综合起来的文化意识却使这些符号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如英语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face”,意指“愁眉苦脸”;“Black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best”。没有
8、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或“星期日”则没有以上之意。又如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尤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三、语法学习中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