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61301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目的要求】 1.了解中风与历节病合篇的意义。 2.掌握中风的脉证与辨证。 3.掌握历节病的脉因证治。【主要内容】 本篇重点论述了中风和历节病的证治,也论述了瘾疹、胸满、痫、狂、头风、脚气等十余种疾病的辨证论治。由于这些疾病,多属风邪或湿邪引起的疾患,多有肢体不能正常活动的病症,故合为一篇讨论。 本篇所论的中风,属内伤杂病,故与《伤寒论》所述中风不同。 中风,又名卒中,病因正气不足,感于风邪,痰火内发所致。其发病急骤,病症多端,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故称中风。证候多见突然昏倒,丧
2、失神志,然后出现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 历节病是病邪遍历关节,有关节肿大疼痛等症。病因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留滞关节而发病。若日久不愈,又有邪气闭郁肢体关节,郁而化热,停湿留瘀等复杂病变。【原文讲解】 【中风证治】 病因:正气不足,感于风邪,痰火内发所致。 症状:多见突然昏倒,丧失神志,然后出现口眼斜,半身不遂等。 特征:发病急骤,病症多端,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 第1条 第2条 第3条 第1条【原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
3、然。【词解】 痹:指中风病机,经络血脉气血不通。【释义】.--- 中风者正气已虚,肝肾阴血亏损,阳气不足,故脉来微弱。阴血不足,肝风易动,风燥化火,或五志化火,故脉数。火热灼液为痰,痹阻脉络,气血不能畅行,筋脉失养,故病变轻者出现一臂偏废;重者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而成半身不遂。【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中风的辨证。【按语】 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阴不涵阳之阳,阴虚所生之热,五志所化之火,皆可上行于头,故临证多见寸脉大于尺脉。可知数脉是言其火热上行,多见头痛而晕,头目皆胀,足飘无力,所以脉微而数是中风病病机定音之词。第
4、2条【原文】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词解】 贼邪不泻:贼邪指伤人之邪气,如风邪、寒邪等。不泻是说邪气留于经络血脉,不能排出。 僻:指口眼歪斜。 重不胜:指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舌即难言:谓舌强,语言不清。【释义】 由于肝肾阴血亏损,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于外,故脉浮。经络血脉中阴血不足,不能御邪,是其主要的病因病
5、机。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邪气留于肌表经络血脉,故脉紧。风寒邪气在肌表,闭塞经脉,是病机进一步发展。邪气留而不去,或在左,或在右。邪气侵袭之侧,脉络闭塞,气血受伤,故筋缓而不用。无邪之侧,气血运行正常,正气独治,故筋拘急。缓者为急者所牵引,故见口眼斜,半身不遂。 中风的辨证,病变轻浅者,邪中络脉,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以致肌肤麻木不仁。病变较重者,邪中经脉,经脉阻滞,气血不能运行于肢体,以致肢体重滞不易举动。病势更为深重者,是邪气传入于腑,如胃腑缓弛不用,胃中湿浊郁蒸,神失清灵,故不识人。病势最为深重者,邪气传入于脏,如邪
6、气归心,乱其神明,则舌强难言,津液失摄而口中吐涎。【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中风的病因、病机和脉证。【按语】 本条揭示出中风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中风一病,既有外邪之诱发,又有肝肾之不足。肝肾阴血不足,既可引起络脉空虚,不能御邪,又可引起虚阳外浮,使已虚之气血浮于上,浮于外。寒、热、虚、实,其辨证要从病因病机之复杂性上看,才能看透。.--- 后段揭示中风病的传变过程,由病邪之轻重,病位之浅深,可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病情阶层。本文的精神,至今仍是指导中风病辨证的思想方法。【教学参考】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
7、此段主一紧字,言中风之偏于寒者,邪自外入,其证必以渐而深矣。谓中风而寸口脉得浮而紧,紧是寒,浮为虚,故不能阴阳相调而令脉外见,则虚寒相搏,邪即结滞于外之皮肤矣。然浮因血虚,络者血所养也,虚则络空失养,无力御邪,邪乃不泻,盛于皮肤,其或左或右,与邪并者气多而缓,正之无病者,反气少而急,一急一缓,正邪相引,僻不能如常人之遂意矣。此尚属皮肤近络之病也。若邪在络不去,则邪方入,卫气不得运,皮肤不仁,然犹在经脉之外;若在经,则邪入营脉之中,内骨外肉皆失所养故重着,然犹在躯壳之间,至入腑,腑邪必归于胃,胃为六腑之总司也,于是风入胃中
8、,胃热必盛,蒸其津液,结为痰涎,气壅隧道,胃之支脉络心者,才有壅塞,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故不识人。试观……按住颈间两人迎脉,气即壅逆不识人。人迎者,胃脉也,则不识人之由胃气壅,不信然哉。至入脏则诸脏受邪至盛,必并入于心而乱其神明,神明无主,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矣。”第3条【原文】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