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

ID:27854942

大小:6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6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_第1页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_第2页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_第3页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_第4页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准市政债券的形成机理、运行与发展文胜作者简介:文胜(1975年12月—),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通讯地址:武汉市桥口区中山大道171号(430030);联系电话:(027)83777227,13907111962;电子邮箱:hust_1975@sina.com(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债券品种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准市政债券”现象日益引人关注。本文在归纳准市政债券运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其形成机理和潜在风险,并把其认定为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特有的金融产

2、品。关于准市政债券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建议通过基础设施融资体制的改革来带动准市政债券的改革,而非本末倒置。[关键词]准市政债券;运行特征;形成机制;潜在风险;发展研究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主要由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构成。国债和金融债分踞天下、企业债规模偏小、市政债券尚属空白。这种结构性缺陷导致“准市政债券”现象日益引人关注。通常而言,准市政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规避《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关于禁止其直接发债的约束,通过设立隶属企业作为发债主体申请发行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券。例如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3、于1999年2月发行的5亿元浦东地铁建设债券;1999年4月,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发行的1.5亿元供水建设债券;1999年7月,长沙市环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行的1.8亿元二环线工程建设债券等。那么,准市政债券有哪些运行特征?存在什么问题?其改革方向又如何?这正是本文所要分析的核心问题。一、准市政债券的运行特征准市政债券同一般意义上的市政债券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是直接由地方政府或其授权机构发行,而是通过设立隶属于政府的企业作为融资平台进行债券融资。但是,它又区别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债,因为准市政债券的发债方主要承担地方政

4、府的相关职能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很少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准”恰好说明了它处于市政债券和企业债之间的灰色地带。从上海、广州、长沙和济南等城市的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准市政债券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特征:⑴尽管募集的资金通常投向于资本密集、投资回报期长、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市政项目,但从债券的立项到设计、审批到发行、流通到清偿则完全套用了企业债券的运作模式。它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借企业的“壳”,实现为其筹集市政建设资金的目的。第11页共11页⑵借了“壳”的地方政府一方面在债券发行计划上给予发债企业极大倾斜

5、,另一方面为发债主体提供诸如隐性担保、开发许可和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一旦出现兑付问题,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责任代为清偿。因此,准市政债券的发行并不是纯粹的企业行为,它带有很强的政府行为痕迹。⑶信用级别高、收益率高,投资者购买踊跃。地方政府信用是仅次于国家信用的第二大信用体系,以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最终保障的准市政债券在信用级别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再加上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提供的直接融资担保,所以信用级别比较高,通常是AAA级,从而增强了投资者的购买信心。此外,由于准市政债券按照企业债模式运作,它与一般企业债券的信用优势在

6、债券定价上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利率水平几乎完全一致。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以较低的风险获得较高收益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债券于2003年2月19日开始发售,当时的认购率高达42.1倍,创历史记录,表明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追捧。二、对准市政债券形成机理的研究从逻辑上看,准市政债券的运行特征是与其形成机理密不可分的。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这种特殊的经济现象。㈠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偏好1.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各级政府对工业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地位的重新认识。基础设施,

7、又称社会分摊成本,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机构。狭义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仓储、通讯、发电、供气、供水和排污等城市公用设施,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灌溉系统等。广义上来理解,还包括教育、科研、环境和公共卫生以及整个司法、国防和行政管理系统。本文的分析基于狭义的概念。在早期的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张培刚教授就把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等基础设施产业作为工业化的基要生产函数,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先行和带动作用。姆里纳尔·达塔—乔德赫里则提出了协调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部门投资

8、之间的优先次序和投资比例的路径,即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应该集中精力发展尚属非生产性的社会分摊资本。由于这个部门的规模经济作用,可以形成大大超过社会分摊资本的生产能力。在下一阶段,储蓄将直接形成生产性资本,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社会分摊资本的过剩能力逐渐耗尽时,国民经济再一次需要集中资源形成社会分摊资本,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经济不断增长。随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