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

ID:27833540

大小:74.5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6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_第1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_第2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_第3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_第4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效率评价[内容提要]本文在生产开放性和要素异质性的前提下,将内外资要素共同融入到生产函数中,运用1995-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转型期结构调整的绩效。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较明显,而与一些文献认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改善最明显的结论不同,本文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大。从要素产出水平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效应不显著,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则处于扩大增长的阶段。劳动要素尤其是内资劳动要素在生产中的产

2、出弹性普遍较高,这启示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不同要素使用比例,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在扩大吸引外资过程中,由注重引进物质资本转向重视外资对我国人才培养和管理理[关键词]制造业结构变动要素异质中图分类号:F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017-08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优化制造业结构将会显著提升效益水平。我国制造业结构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同时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向纵深推进,发达国家向我国产业转移的节奏加快,并且伴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和

3、竞争的加剧,跨国企业在我国的价值链布局呈现向中高端延伸之势,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数量明显扩大,质量显著提高。外资的大量进入,构成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些地区如苏州,甚至成为当地经济的领跑者,对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产生了内在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受到本土要素和外资要素的双重驱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外资要素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起到催化和引导作用,而文献研究中将两种要素共同内生到生产函数中以反映要素使用结构对制造业结构效益影响的探讨却乏善可陈,这就难以全面考虑要素配置结构下的结构调整绩效。本文利用索洛

4、余值法,将两种要素内置到函数中,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讨论1995-2003年期间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绩效。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自索洛[1]开创性的运用以来,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者围绕生产率的评价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从全要素生产率测定方法的演进来看,许多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拓展:一个方向是参数估计法,包括传统的生产函数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前者主要是由索洛在假定希克斯技术中性和技术充分有效的前提下,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起来的,后来丹尼森作了进一步的

5、完善,就资本数量估算展开了详细探讨,减少要素计量缺陷导致的TFP计算的失真,而后者则脱离了技术完全有效假定的强约束,允许技术无效的存在,并将TFP的变化分解成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和技术效率变化;另一个方向是非参数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是其中较为完备的方法,是生产率研究领域的新探索。利用上述方法,许多研究对制造业生产率发展展开了相应的讨论,如MahadevanRenuka[2]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为基础,计算新加坡制造业1975-1994年间28个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变化;KankanaMukherjee[3]利用

6、DEA法研究了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的生产率增长;JanFagerberg[4]和MarcelP.Timmer[5]分别研究了各自样本领域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变化,发现结构红利假说并未得到有力的验证。国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步较快,沈坤荣[6]采用索洛余值法计算了1953—2994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发现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尚不足1/3;郑玉歆[7]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了企业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技术进步以及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刘小玄和郑京海[8]则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1985—2994年间国有企业生

7、产率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产权、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更具有推进作用;郑京海、刘小玄和Arne[9]采用DEA法和Malmquist指数法,选择了1980-1994年700个国有企业的样本数据考察这些企业的生产绩效,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引人注目。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每种方法都有其相应的特点,基于C.D函数建立起来的索洛余值法也表现出了特有的应用效果。近年来,许多学者更是利用索洛法就制造业行业的效率评价展开了深入讨论,结论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有的研究认为,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增长优势明显,如王德

8、文等[2]利用该方法采用调查数据计算出工业行业的效率水平,认为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重工业部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主张中国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于发挥比较优势,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些研究则主张资本技术型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显著,如李小平、朱钟棣】3]在假设三要素投入的C.D生产函数基础上,计算出1986-2002年34个工业行业的索洛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