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32412
大小:83.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教育通论期末复习总结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通论(其他)第一章绪论一、教育通论的性质及研究对象1、性质: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形态、教育规律为主要对象的综合的理论学科。2、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2)教育形态:a.古代、近代、现代、当代b.制度化、封闭化、开放化3)教育规律:a.物质世界Z间木质的必然的联系b.教育与人、与社会适应并促进c.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规律(教育环境、对象划分)二、与相关学科及课程的关系1、学科自然科学:物质世界(数学、物理、天文、生物学)社会科学: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学:语言、心理、艺术、教育2、综合性的理论学科(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概念、范畴、范式(方法)、原理3、表现1)
2、研究教育的问题,囊括很多2)研究吋需要很多知识作基础(心理、哲学、社会、历史)4、范式划分:不同哲学流派三、主要内容(一)绪论(二)教育现象及其特性(三)教育的发展(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五)教育与人的发展(六)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七)教育管理体制与制度(八)教育活动主体:教师与学生(九)课程(十)教学(十一)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教育现象及其特性一、教育概念的界定方式(谢弗勒)1、规定性:教育者自己为教育下的定义2、描述性:a.对实际中的教育是什么进行冋答,对教育的事实进行描述b.机构、活动、内容、结果3、纲领性:包含“是”和“应当”两部分,既有对某种价值的判断和追求又有对教育事实
3、进行的描述。二、关于教育的起源的不同观点1、神话起源论: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教育体现神或天的意愿。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3、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4、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5、生活起源论:教育源于远古吋代猿人们的生活。三、教育的特性(属性)(辨析)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2、历史性(继承):思想、制度3、相对独立性4、民族性5、地域性四、教育系统: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教育集合体。五、教育的结构:教育的众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关系。
4、第三章教育的发展一、何谓发展1、定义:教育实践、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形式向积极、合理方面变化。2、衡量教育发展的标准:目标明确、结构合理、规模适度、质量提升、效益显著、兼顾效率与公平、思想或理论更新二、教育发展的主要类型1、实践:人文到科技、教育机构、教育形式2、理论:教育、教学三、中国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及主张1、朱熹1、日的:存天理,灭人欲2、观念:为政以德3、内容:明人伦、道德教育、“德乃德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4、方法:六大方法2、颜元1、作用:兴办学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2、内容:用实学培养实才3、蔡元培1、五育并举:a.军国民教育(体)b.实利主义教育(智、
5、劳)c.公民道徳教育(徳)d.世界观教育(德)e.美感教育(美)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以美育代替宗教”4、陶行知1、生活教育2、普及教育3、民主教育4、科学教育5、师范教育6、创造教育7、“教学做”合一8、小先生9、工学团(边做工边学习)四、外国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及主张(古希肥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徳)1、苏格拉底一一“产婆术”(问答法)2、柏拉图一一公共教育主张;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统治者3、亚里士多德1、教育作用:发展人的理性2、和谐教育(体、德、智)3、自由教育(理性)4、《政治学》《伦理学》4、夸美纽斯1、普及教育2、教学原则3、班级授课制(最早在
6、书中论述)4、学年制5、《大教学论》(系统的教育学箸作)5、卢梭1、自然教育,“自然惩罚”2、提出人的发展的四个时期3、《爱弥儿》6、杜威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2、学校即社会3、“儿童中心”''做中学”五、四书的大概内容1、《大学》:讨论的是儒家的根本问题,对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做了贯通性的叙述。《大学》把儒家的成己、成人之学联系起來,并指出了达到成己成人的可行步骤与最终目的,在于阐发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2、《论语》内容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3、《中庸》:中庸的中心思想
7、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4、《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六、《学记》的主要内容:文字言简意赅,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插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在人们开展教育活动Z前,在人们头脑屮以观念的形态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它主要解决培养人的性质和素质问题,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