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

ID:27824475

大小:247.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6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1-2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饶一中二校区必修三模块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命题人:57级历史组审题人:57级历史组2015-10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

2、体指A.“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大力开垦私田D.诸侯重视教育2•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王阳明D.王夫之3.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谢谦说:“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重人生、重亲情、重人伦、重和谐。”孔子思想中“重人伦”的表现主要是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A.统治阶级的利益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3、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5.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6.孟子指岀:“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岀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A.藏富于民B.勤俭节约C・忠孝为本D.国富民贫7.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

4、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3.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有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

5、.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5.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C.重农抑商思想得到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n.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

6、.①③D.②④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1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7、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4•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1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6.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

8、,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17•《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