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思维习惯对翻译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宁夏社会科学 1999年第6期 总第97期思维习惯对翻译的影响高 桂 莲内容提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思维习惯对理解与表达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思维习惯对翻译的影响。第一部分论述了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第二部分用例证说明导致误解误译的原因除了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外,还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美国语言学家黑雅卡瓦(Hayakawa)在其《语言的使用和误用》(TheUseandMisuseofLan2guage)一书中说:民族的语言表达与其思维方式有关系,在国际交往中值得注意。近几十
2、年来,语言学界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研究。人们发现,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赖以存在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可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感知、理解、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也通过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活动,进行相互间的思维情感交流。作为表露思维和传递感情主要手段的语言,在组织和表达方式上,取决于民族思维方式。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的那样“……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世界感知的角度有所不同,认知视点不尽相同,思维方式及心理习惯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到语言
3、形式上,便给外语交际中的相互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对翻译过程中语义理解和表达都有影响。本文拟从文化与语言、表达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谈谈思维习惯对翻译的影响。一文化与语言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共同劳动创造的结晶。它们有着民族和社会的属性。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是自成体系的特殊文化,不仅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文化特征,而且还体现着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思考方式、思维习惯和心理态势。现就汉英两种语言为例,作一比较分析。汉语是汉民族在长期共同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具有汉民族特征的语言。它
4、不论从文字上还是从句子结构上都与汉民族的思维有着深刻的联系。就文字而言,象形的汉字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是从形上可以直接理解其意思的文字。它不仅能突破时空局限,而且与思维联・100・系紧密。这是汉民族以直觉形象为原型、注重图像化、在图像的基础上加标记来记事而形成的文字。它的形成,与汉民族从整体上看待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有关,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汉字的音节特征,即可“声入心通”,也可“形入心通”。与此相比,英语的词则为表意性拼音文字。它与西方民族形成的扩张性、冒险性性格相关。它与西方人的纯思辨的抽象思维方式及文化心态有关。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沃尔夫(Whorf)认为欧美人善于利用空间
5、(立体)思维,常对时间、强度和趋势进行三维描述,如long/shortintervaloftime,high/lowintensity,tendencytorise/fall。语言学家霍凯特(Hockett)也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各民族观察事物和组织讯号方式的差异。就火车而言,中国人称为火车,即火(fireorsteam)+车(cart),而英美人却称做railwaytrain,即rail(铁轨)+way(路)+train(cart)。中国人观察的是火与汽,并以此组织语言讯号,而英美人注意的是轨与道的运行方式,并冠之以相应词语。可见“思维是全人类的,不同民族存在着共同的思维;语言是民族的
6、,不同民族存在有不同的语言”。所以,表达同一思维内容的两个民族语言的差异是绝对的、明显的。有时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一些难以对应的词。如“GoodMorning,teacher.”这一招呼语是我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早上在校园里碰到老师时,或在课堂上起立时常用的问候语。我们汉语中的“老师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此处的老师不仅是呼语而且还是尊称。但英语中的“teacher”既不能用做“呼语”,更不是“尊称”。在英美国家,学生对老师的称呼一般是在姓前加Mr1、Mrs.或Miss,如Mr1/MissGreen;Mrs1Nolen;大学生也可按老师的学术头衔(Professor/Prof
7、1)如Prof1Zog;或学位称呼(Doctor/Dr1)如Dr1Ginous等以示尊称。其实“老师”,这个词在英语中不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用法上都没有与汉语完全相同的对应词,但我国学生却习以为常,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固有文化的思维直接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学习。这里所涉及的不仅是语言问题,而更大程度上是汉族人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上受文化因素制约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当然,语言有时会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思维习惯的制约。就文化特征而言“在西方,,从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