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0788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李文1张强2梁明鉴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528300)(2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518052)【摘要】冃的观察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5二20):单纯药物治疗;B组(n=20):药物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C组5二20):药物联合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组VAS评分均低于
2、A组(P<0.05),且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V0.05)。结论采用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DSA引导带状疱疹神经痛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中图分类号1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06-02急性带状疱疹(Acuteherpeszoster,A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引起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为特征,并伴有皮肤节段性水疱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屮
3、更为常见,48・75%的病人会导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1];剧烈、顽固性疼痛使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文采用DSA引导下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术,治疗胸背腰腹部带状疱疹神经痛,能迅速减轻急性疼痛,同时降低PHN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病变范围位于胸背腰腹部,其屮男35例,女25例,年龄50〜68岁,VAS评分7〜9分,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脊柱畸形者、严重系统
4、性疾病、不能配合合作者等。2•治疗方法将60名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人组(*20):单纯药物治疗,予口服伐昔洛韦、甲钻胺分散片、美洛昔康分散片、美卓乐等药物对症处理。B组(n=20):药物与A组相同,另加1次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吋机为疱疹水泡消退结痂期),即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患侧在上,先确定阻滞范围,定位棘突,在棘突旁开2cm作一标记。常规消毒,用10cm长7号腰穿针垂直刺入皮肤,直至针尖触及同侧椎板外侧,将针体穿刺深度标志物固定至距皮肤I〜1.5cm处,退针至皮下且将针向外斜或将针平行向外移动0
5、.5cm重新刺透横突间韧带进入椎旁间隙,注气无阻力,冋吸无血或无脑脊液即可注药。注入消炎镇痛药液7ml(配方:2%利多卡因2ml>弥可保0.5mg>得保松及生理盐水3ml组成)。C组(*20):药物与A组相同,另加选择性背根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吋机同B组)。方法如下:(1)患处为胸神经支配区:取俯卧位,胸部垫枕10cm,在DSA透视下,显示患侧椎间孔,确定需要穿刺的神经根,采用后斜位入路行相应脊神经根穿刺,穿刺针在DSA监视下穿至相应椎间孔外上方,经正侧位片确定针尖位置,注射造影剂,证实针头位置正确,例如疱疹侵犯胸8神经根
6、,进针点应定在胸8〜9椎体/肋间,具体操作见盐谷正弘等编著的《神经阻滞图解》[2]o冋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消炎镇痛药液3ml(配方:2%利多卡因lmK弥可保0.5mg.得保松7mg);(2)患处为腰神经支配区:取俯卧位,DSA臂向患侧旋转,以显示“苏格兰狗”,在椎弓根(苏格兰狗眼)下方数毫米处为进针点,具体操作见DouglasS.Fenton等编著的《影像引导下脊椎介入诊疗技术》[3]。其余步骤同上述选择性胸背根神经节阻滞。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T0)以及治疗后1(T1)、3(T3)、7(T7)、14
7、(T14)>28(T28)、90(T90)天的VAS评分情况: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大程度疼痛。2.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使用方差分析行统计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二、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在治疗后各时•段,B、C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V0.05)。3.在治疗后各吋段,C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C0.05)。治疗前后不同时段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见附表)。附表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x-
8、±s)治疗后不同时段,B、C组与A织比较,#P<0.05;C组与B组比较,*P<0.05三、讨论现代研究认为,带状疱疹病毒(HZV)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而发病[4]。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5]、物理治疗⑹、外周神经阻滞、硬膜外腔阻滞等[7]。单纯药物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