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

ID:27757683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_第1页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_第2页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_第3页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对偶运用初探摘要:《论语》中“单对”独当一面,说明对偶运用处于初始阶段,但已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正对”占半壁江山,“反对”也较多,说明对偶运用大多表示相近的语意,同时也倾向于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揭示事理。从字数看,对偶以4字对为主。因为4字对简短有力,同时受到《诗经》的影响。对偶的运用达到了整齐匀称、音律、谐和对比分r明的效果。《论语》中的对偶是“自然成对”。关键词:《论语》对偶类型自然成对《论语》是儒家代表性的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也是先秦汉语史时期代表性的语料

2、之一[1]。孔子云“辞达而已矣”,似乎孔子不重视语言的修辞润色,然而通过考察《论语》中的修辞格,我们发现修辞格的运用,书中几乎处处有之,尤其是运用对偶特别多。查阅文献,发现前人研宄仅是罗列例句,仅有两人作数据统计②,但其统计均不够全面,也没有数据分析。故本文对《论语》中的对偶进行了彻底的统计和分析,愿有益于《论语》的语言风格分析和修辞格史的研究。一、对偶定义对偶的定义经历了一个由粗疏到严密的过程。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为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2]。书中把“对偶”列为“章句上的辞格”

3、,认为“说话中凡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两句,成双成对排列成功的,都叫对偶修辞”[2]。陈先生仅从字数、句法等形式上给了定义,没有说明形成对偶的两句的语意关系,且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王希杰先生把“对偶”归为“均衡”类的辞格,认为“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衬的意思”[3]。王先生也主要是从语法结构、音节数等形式上下定义,但进一步在对偶句的语意关系上做了说明,可惜同样将对偶的短语排除在外。谭学纯、濮侃、沈孟璎主编的《汉语修辞格大辞典》一书,对对偶所

4、下的定义就相对严密了。书中将对偶定义为“使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反语意的一种修辞方式”[4]。既从形式上作了规定,又对语意作了说明,更将短语包括在内。一对句子可以构成对偶,一对短语如“察言而观色”也可以构成对偶。此外,《论语》中引用的对偶,如引自《诗经》的“深则厉,浅则揭”,本文不予算作《论语》中的对偶。二、运用对偶类型根据上述定义和书中所举范例,本文逐词逐句分析,在《论语》全文中共找到168③处对偶。对偶有多种分类标准,包括格律严宽、上下句的语意关系和形式特征等④。《论语》

5、中对偶句不存在格律,也就无法从格律严宽来分类。因此,根据对偶句的形式特征,将《论语》中对偶分为单对、偶对2种。根据上下句的语义关系,《论语》中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3种。下面就相应类型举例分析。按形式分1.单对单对是“两个句子或短语组成一对一的对偶”[1],为最常用的对偶的形式。《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按语义分1.正对正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表达相近的语义,两句相互补充,从两个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描述同一种景物。”[1]《论语》中有98处,占大部分。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6、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2.反对反对是指“对偶的出句和对句中使用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或者两句从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来揭示事理。”[1]《论语》中有54处。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1.串对串对是指“上下句的语意具有承接、转折、递进、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又称流水对。”[1]《论语》中有16处,较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在其位

7、,不谋其政。”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与其他修辞格的组合运用《论语》中有少量兼用其他修辞格的对偶句。两种辞格的组合运用,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语句的表达效果。1.与顶真兼用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令分令者。2.与比喻兼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