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

ID:27755431

大小:1.42 MB

页数:79页

时间:2018-12-03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1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2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3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4页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中考语文课件:诗词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参赛选手:*****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看来,诗词鉴赏题的设题范围呈“课内课外平分秋色”之势。题型多为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与对佳句的赏析。古诗词大都“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因此成为中考的一块“硬骨头”。如何将这块“硬骨头”变“软”?建议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复习中做好归纳对课本的复习:狠抓课标推荐的古诗词篇目的掌握。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类整理,也可对同一个诗人或同一个朝代的诗人的作品进行归纳。整理归纳诗词名称、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典的诗词名句及其赏析、表达的诗人情

2、感、诗词的艺术特色等,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本书的使用:①引领学生关注每一讲中的【考点概述】,明确知识点、注意事项和考查题型。②通过体验中考真题,形成对诗词鉴赏的感性认识。③通过研读【方法宝典】,获取答题技法。④通过走进【真题·感悟中考】【预测·新题快递】,将学生的技法转化为能力。二、答题时运用技法要指导学生在答题前,仔细体味试题的要求,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解答方法:①从关键词语入手,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和

3、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④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⑤从诗歌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涵(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依据类属,提取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情感);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铺陈)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中,古代诗词是灿烂耀眼的明珠,品味它们,不但能领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从中受到哲理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因此,对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考查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的“

4、重头戏”。所占分值一般为4分左右。其命题角度如下:1.体会思想情感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古诗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观点或态度进行客观地分析评价。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诗词的情感与诗词的主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一定就是诗词的主旨。2.鉴赏语言特色诗词的语言具有精练性、生动性、准确性、形象性的特点。具体到某一首诗词,其语言风格不外乎以下几种:

5、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恬淡等。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是佳句赏析。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词、表色彩的词。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一首诗或一首词的语言特色要么活泼,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约;要么朴素清新,要么华美绮丽……不可能同时具备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的特点。【典例】(2011·杭州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

6、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所蕴涵的情感的理解。联系整首诗的意思,从诗人“赏玩”的兴致方面理解。【答案】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本题考查对优美诗句的赏析。抓住动词“掬

7、”“弄”和形容词“香”分析作答。【答案】“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出花的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1.体会诗词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如【典例】T(1)。要避免因对诗人的生活背景、经历和思想倾向不够了解,对诗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不深入,导致对情感的理解

8、过于肤浅,或把握情感出现偏差的情况。2.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中选用解题:(1)释含义(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