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

ID:27745291

大小:1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用图片表达诗歌意境》的教学设计  ——“经典意境与摄影”子课题组姜晓婷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3、能够用图片再现诗歌的意境,能把图片转换成诗句  设计目地:把诗句拍成图片时,需要了解拍摄选取的景物,而景物就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意象,为了顺利拍出符合自己想法的图片就要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学手段

2、方法  多媒体展示图片、网上搜集照片、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四幅带有一定意境的图片,让学生配上诗文。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设计目的:引出诗文与图片之间

3、的关系,了解学生对诗文意境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把诗文与图片自觉联系起来。阅读是可以用图片来表达的。  二,意象与意境  1、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  出示《沁园春.长沙》景物描写让学生找出词中意象  2、师:为了再现经典诗句(拍成图片)就要知道诗句的意境。  ppt出示意境: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情调  《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描绘其意境,并且让学生想象画面  展示不同的画面,让学生体悟自己心中的画面  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诗文转换成图片时应该如何取景,取什么样的景物。  三、走近康桥,体会其绘画美  1

4、、介绍康桥与徐志摩的关系  2、ppt展示剑桥大学的景色,师生共同了解写作背景  3、体悟作者的眷恋与不舍,读诗文,找出表达情感的意象  4、体会西天的云彩、青荇、金柳......等意象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师明确:作者运用色彩绚丽的词语来描绘这些意象,让读者决得这些意象是可观可感可以描绘的。

5、学生自主体悟其中的情感  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感悟这些意象,了解意象是带有绘画元素的,是带有色彩的,是可以拍摄的。  5、新月派的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再别康桥》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如果让你把每一节拍成照片,你会如何拍摄呢?用你们的笔去描绘你心中的画面?  (生分小组,自愿选择每一节描绘诗歌的意境的画面)  生描绘......  设计目的:学生能够运用笔描绘自己心中的画面,如果去拍摄,知道自己想要拍摄什么,大致怎样拍摄,如何将诗句用自己的图片表达出来。  四、走近生活,走近思源  拍下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并配上诗文  设计目的

6、: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能够用图片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为把经典诗句拍成图片打下基础。  五、总结  ppt出示月亮的图片,再让学生配诗文。答案是多姿多彩的。  设计目的:为了告诉学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去实践,即使一句诗也会有很多不同的意境。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