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26488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有效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有效性探究【摘要】新课改的实行和推广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预习方法的改善,提升预习的质量,推广以主题为标准分单元的模块化学习,有利于规范语文教学。本文围绕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良及创新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预习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预习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32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能力有限
2、,对句子的领悟力也不足。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学科教学,应当考虑其所处学习阶段的特殊性采取合理丰富的教学策略。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对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其实追求的是教学的逻辑化和系统化。而有效的预习,则可以帮助学生预先大致了解课程内容,初步构建课堂框架。长此以往,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条理性十足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与学生共处于一个教学系统内,其关系本就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优质的预习工作不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而言都百利无一
3、害。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预先了解的前提下,教师无疑需要更高的课堂组织筹划能力,时间统筹能力。因此,这对老师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对学生而言,学生需要提前记忆生字生词,了解相关语文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新课改强调自由民主,重视合作教学。小学语文预习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协调学生与教师相统一、和谐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好,教师才能真正教得好;教师教得好,学生应当好好学。在上述教学理念下,教师如果没有对课程内容建立清楚的框架,学生不易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课
4、前预习,很难跟上教师的思维以及对教学内容充分的把握,也很难对课程单元分类的目的、标准、主题等方面拥有清醒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预习效率,这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意义。(一)教师发挥“引路人”的关键作用学生积极预习的前提是对教师的课堂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成为学生预习道路上的改善者。教师应当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优越的学习环境。充分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高效的英语预习习惯,抛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中的不足,适时转变
5、教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理念,激发初中学生对英语课程预习的兴趣。教师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个人魅力,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小游戏,加强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预习战略辅助,帮助学生克服对学习生字生词的恐惧,鼓励学生开口说,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善学生预习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开放意识,找到合适的预习方式,提高成绩的同时提升各方面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持久的基础。(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预
6、习工作中,学生无疑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做学习的“主人”,对于语文学习,要有自己的判断建立自己的理解。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单一的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而应在对几个单元的内容做到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对于课程的内容安排,课时内的不同模块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总结、分析建模的能力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而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需要长久预习习惯下培养的分析能力的配合。在预习中逐渐找到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关注点和兴趣,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绩虽重要,但学生也不应以成绩的提高为单方面目标,忽略在语文学习
7、过程中最重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找出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搜集网络上与这一课相关的课时资源,预先浏览课时内容。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利用新兴多媒体提升自身技能。在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知识面,提升自我的同时不忘开拓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不懂得问题要及时问,想学的知识要及时说。要有提岀问题,发现问题的本领。课前预习中,先大体浏览原文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并自己试做分析。边阅读边思考,找出自己的疑问并记录下来。课间的时候与老师及时的沟通交流解答自
8、己的疑惑。以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鸟的天堂》为例,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通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如鸟的天堂是什么,为什么大自然可以被称作鸟的天堂呢,文中写了哪些鸟,描述了哪些风景。学生提出困惑以后,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文的第二次朗读,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文章的情感。学生如果做好这样的预习工作,长此以往,学生的分析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