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14474
大小:18.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5
《电源和电流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电源和电流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
2、、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预习内容: .电源是能把电路中的 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导线中的电场是由 、 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在导线内共同形成的电场,导线内的电场保持和 平行。 3.由 分布的电荷所
3、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4.把 、 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5.电流的 程度用电流这个物理量表示;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是 ,符号是 ;公式为 。 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
4、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学习过程 .电流的分析与计算 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相
5、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此时中,q为正电荷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电流虽然有大小和方向,但不是矢量。 2.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的应用 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q/t计算电流时应引起注意.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例1如图验电器A
6、带负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导体棒连接A、B的瞬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瞬时电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A、B两端的电势不相等 c、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零 D、导体棒内的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 例2在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的作业下被加速,且形成的电流强度为I的平均电流,若打在荧光屏上的高速电子全部被荧光屏吸收。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进入加速电场之前的速度不计,则在t秒内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数为多少? 例3如图所示的电解槽中,如果在4s内各有8c的正、负电荷通过面积为0.8㎡的横截面AB
7、,那么 ⑴在图中标出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⑵电解槽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⑶4s内通过横截面AB的电量为多少? ⑷电解槽中的电流为多大? 三反思总结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
8、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