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

ID:27708895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_第1页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_第2页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_第3页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_第4页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茶经》中的生态文化初探【摘要】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厚礼,《茶经》是陆羽留给后人的瑰宝。历年来对于《茶经》的研究颇多,不过大多数着眼于《茶经》本身来研究陆羽的人生价值观,或是聚焦于茶文化的研宄,关于生态文化与《茶经》的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将立足《茶经》本身,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观念,这就是:细致化的生活方式、休闲化的生活态度,尊重规律、用之以“时”守之以“度”,节俭以养德、清淡以显情操,对实用价值的挖掘等思想。这些思考方式、生态理念、文化追求对现代人的生活也是一种反思。【关键词】《茶经》;

2、生态文化;反思茶树生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源于中国。虽然有一个时期对茶树的最初产地是否是中国有过争论,然而最终的研宄实践证明中国的确是茶的故乡i。“天育万物,皆有至妙”茶生天地之间,承天地之华,吸万物之精,其价值自然不可忽视。对于饮茶的现实意义,“茶神”陆羽在《茶经•六之饮》ii中己经说得明白了:“翼而飞,毛而走,呋而言,此三者倶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可见茶是独立于酒、浆之外的饮品,有消睡提神的功效。陆羽认为“天生万物,皆有

3、至妙”,说明他肯定人与自然界的一切都存在一种依赖和共生关系,这在《茶经》中也有体现。茶树的栽培、茶叶的采摘与加工、煮茶之水的选择等是科学,而饮荼的方式、礼仪等则属于文化范畴,科学和文化的结合体现的是独特的价值观。历来研宄《茶经》的著作不少,但更多的是着眼于陆羽的人生价值观或茶文化,对于生态文化与《茶经》的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少。关于《茶经》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尊重规律——用之以“时”守之以“度”首先是茶树的栽培。茶乃“南方之嘉木”,茶树的栽培需要考虑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和

4、土质等条件。这些自然条件中,光照是首要条件。宋子安《试茶录》中有:“茶宜高山之阳,而喜日阳之旱。”《茶经》中也有:“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痂疾。”因为只有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证茶树有效的光合作用。一般来说,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温度为20°C—30°C,较高的温度让茶树对水分的需求要高于一般性树木。在土壤的选择上,最好的当然是杂石分化较好的地方,这种土壤的透气性较好,在多雨的南方,保证了茶树根系的呼吸以及土壤中水和空气的平衡,所以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壌,下

5、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这里体现出的是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的思想。茶树的生长环境。“野者上,园者次”。陆羽以及时人在实践中发现野生茶树所产茶叶较人工栽培的次,这是因为南方多为200—500米的丘陵地区,野生茶多生长在山之高处,较少受人为干预;而且高山云雾多,漫射光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类物质的积累,这与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格外甜是一个道理。而人工茶园多在低山区,光照条件以及芳香类物质的积累不及高山野生茶。陆羽等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己经证明“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是一条不

6、可改变的自然法则。茶叶的采摘。时间上“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这里所说的是唐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农历,此时正是现代春茶的采摘季节。春茶的采摘一般是在惊蛰前后,当然,由于地域性差异,各地方的采摘时间也不尽相同,比如福建采茶一般是在立春后十日。具体的采摘时间更是严格,“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为什么会如此之讲宄呢?在宋代,贡茶生产区更是严格控制时间,上山采茶时会有专门把握时间的人,有时以击鼓为号,如“出战一般”。还有,茶叶的采摘方式上要以指甲而不用指肚掐,因

7、为“以指而不以甲,则多温而易损;以甲而不以指,则速断而不柔。”用指肚的话“虑气汗熏积,茶不鲜洁。”所以说,茶叶的采摘不仅要遵照其生长时间规律,还要把握好煮茶之水的选择上“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山上水的话最好取“乳泉、石池漫流者”;如果水是“瀑涌揣漱”的话,饮用多了会得颈疾;而那些停畜在山谷的水,长久不流动,水质污染有毒。如果要用江水,必须选取距人较远的水,较少受人类的污染。至于井水,要从很多人经常汲水的井中取用。对水如此“挑剔”,是因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就十分矣

8、;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之八分耳。”从这三类煮茶之水的选择上,可以看出《茶经》中所蕴含的平衡理念。二、节俭以育德陆羽所撰《游慧山寺记》云:“夫德行者,源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德行乃一切行为的根本支撑,如果没有德行,人的思想将如何进步!陆羽不仅自己在实践着,“不羡黄金罄,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来。”在作品中也极力强调,“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里的“精行俭德”之人指的是注意操行和节俭之德的人。因为“精行俭德”之人,清心寡欲,淡泊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