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

ID:27672938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_第1页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_第2页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_第3页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_第4页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设计发布者:谢雪华教学目的: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教学要求:能正确、迅速地分析和解答第二册教材中求和、求剩余的应用题。教学过程:复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附图{图}(1)移动“?”,编题列式:37-18=1937-19=1819+18=37(2)问:37、18、19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数学

2、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等,这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深刻,对他们学习有关后续知识就越容易,对学习中提高数学能力就越有利。在第一层,通过将两部分合并起来是一个整体、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的教学,突出对“和”这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下面学习打好基础。通过3个问题,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样深刻的知识,没有完全用文字表示原题,而是用学生易于看懂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其实质是把较难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左右脑并用,感悟到一种新的力量,使他们将难于理解的东西变得容易了,达到通过现象揭

3、示本质,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学生对“和”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便为下面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好基础。通过数量关系的个数扩展,深化有关知识附图{图}(1)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问:16、15、31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2)苹果、桃、梨共多少筐?问:①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区别?②要求苹果、桃、梨共多少筐,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16+19+18=53③16、19、18、53这些数有什么关系?53是哪几个数的总数?(1)苹果、桃、菠萝共多少筐?问: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50是哪几个数的总数?16+1

4、9+15=50(2)梨、桃、苹果、菠萝共多少筐?怎样列式?18+19+16+15=68问:①68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②这几道加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③还可以怎样列式?37+31=6850+18=6853+15=68问:①37、31与68有什么关系?②37、31对谁是整体,对谁是部分?(3)用不同方法做(1)(2)(3)68-18-19=318-15=538-18=50小结:看清总数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求的是哪部分,再确定解答方法。⑹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8-18-19=318-37=31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能用3种不同的方法?小结:在解

5、答应用题的时候,要分清数量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这一层中,问题(1)(2)(3)(4)有3个梯度。一是数量个数的扩展,原来是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现在由几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突破局限,打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二是要学生根据问题所需的条件寻找有关的具体数量,这样从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1)〜(4)的练习,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了其核心的东西__“和”这个概念,学生从这一角度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三是适时地点示学生。18+19+16+15=68还可怎样列式?37+31=6850+18=6853+15=68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

6、解、多题一解,提出一个发散性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断地变化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向,从而开阔思路,使思维更加深刻。这一发散性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一题有了多解,更可贵的是渗透了辩证的观点,使学生体味到看一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它对于谁来说,也就是看这个数在题目中的位置,从而进行分析判断。接着,通过问题(5)推波助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对前面的问题再次思索,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思维更加严谨、周密、深刻,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呀!搭配条件和问题(1)有27个苹果。(2)有19个梨。(3)原

7、来有多少个?(4)又买进16个。(5)吃了12个。(6)现在有多少个?(7)一共有多少个?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选条件、编题、理解,对前面的训练进一步消化。这个练习弹性很大,学生可以编出一般的应用题,还可以编出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训练中的又一特点:保底不封顶,使能力差的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使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潜能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质疑学生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不仅整体与部分要看对谁来说,大小数也要看对谁来说,比如说2、3、5,3对于2来说是大数,3对于5来说就是小数。学生2:通过他刚才说的,我觉得地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