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ID:27672789

大小:248.84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12-05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_第1页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_第2页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_第3页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_第4页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物理因素及其危害一、高温和热辐射(一)高温作业(workinhotenvironment)在高温(>34℃)或高气温伴高气湿(空气相对湿度>80%)或高气温与强辐射热并存的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基本类型1.高温强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二)高温作业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体温调节2.水盐代谢3.循环系统4.消化系统5.中枢神经系统6.免疫系统高温体表血液全身热辐射深部组织散热量增加辐射对流阻碍散热量<受热、产热量中暑热蓄积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电解质紊乱尿盐量正常人:1

2、0-15g/24h缺盐者:<5g/24h(20-25g)高温皮肤血管扩张末梢循环血量增加大汗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加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劳动工作肌群血液灌注需要增加心跳加快输出量加大心骨负荷加重心脏代偿性肥大高温作业心率达最高值蓄热仍增加热衰竭高温作业消化腺分泌功能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胃液酸度降低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吸收、排空速度减缓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消化道血供不足大量饮水胃酸稀释加重消化道负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疾患患病率升高高温作业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升高CNS运动区抑制肌肉活动减弱减少产热准确性下降协调性变差运动

3、速度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工伤事故高温            抗病能力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抗体形成受抑制(三)中暑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而引起的急性疾病。1.发病机制与致病因素产热量>散热量   体内热蓄积、失盐失水不良气象条件劳动强度致病因素  作息制度个体健康状况适应性有关2.临床表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1)热射病(heatstroke)多发生于高气温、强热辐射和高气湿条件下临床表现的特点:过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急,病前常有四肢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发生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4、大汗后可出现“闭汗”,皮肤发烧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浅表,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瞳孔缩小,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2)热痉挛(heatcramp)多发生于热型高温作业临床特征:肌肉痉挛、疼痛患者体温正常、神志清醒,发病前大量出汗、口渴、尿少,尿中氯化钠含量降低,可出现蛋白尿,肌肉疼痛,四肢无力,以后出现肌肉痉挛。痉挛从小腿腓肠肌开始,向上肢及腹部扩展,痉挛多为强直性,对称性。(3)热衰竭(heatexhaustion)多发生于高气温、强热辐射气象条件下临床特征: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晕、

5、头痛、心悸、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多汗,继之出现皮肤湿冷、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晕厥、轻度脱水。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4)日射病(sunstroke,heliosis)多发生于夏季露天作业及强热辐射作业。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兴奋不安,体温正常或略高,面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3.诊断《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1)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

6、高(不超过37.5℃)。(2)轻度中暑: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尚 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而被迫停止劳动者:①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 现象。②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3)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晕倒,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发生热痉挛者。4.急救与治疗(1)先兆中暑及轻度中暑患者应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可选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或涂清凉油等;民间刮痧疗法亦有较好的效果。有循环衰竭倾向的,iv葡萄糖生理盐水(3)重度中暑

7、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主要是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及酸碱平衡失调防治休克、脑水肿。①物理降温冷水浴或冰浴,在腋下或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覆盖湿毛巾、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身,同时使用电风扇吹风。②药物降温主要是氯丙嗪:氯丙嗪25-5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一般1-2小时滴完。如情况紧急可用氯丙嗪25mg及非那根25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在10-20分钟内滴完。赐他静、氨基比林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均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赐他静:2-4ml肌肉注射或0.5ml双侧曲池穴

8、小剂量注射,有良好退热作用。或赐他静1-4ml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按病情补给水和盐类,一般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2000ml。补充适当水溶性维生素B1、C等。对热痉挛患者,除补充生理盐水外,还应补充钙、钾,适当使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0.2g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灌肠。重症热痉挛患者应慎用镇静剂,以防麻痹呼吸中枢。5.预防措施(1)组织措施①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