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

ID:27661656

大小:6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5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_第1页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_第2页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_第3页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_第4页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表现主义戏剧的误读与反思ok3),他们是尊重个性,尊重自我,把自我的精神运用到客观的事物,而自由创造;表现派的作家最反对印象派,他们说他们的艺术是消极的、受动的,他们要主张积极的、主动的艺术。他们便奔的是表现的一条路。”这里的“表现派”,英文为“Expressionism”,指的就是“表现主义”。郭沫若所理解的“表现主义”,显然重在“表现”二字,泛指一切创造的、表现的艺术,此论断固然符合表现主义的特点,但也适合其他现代派的特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表现主义。沈西苓则称“:凡是站在‘艺术主观主义化’的立场上的,都归在表现主义者群。”这显然混同了“表现主义”与“艺术主观主义”,也容易导致表现主义与

2、其他现代派、甚至与浪漫主义的混淆。马鹿对表现主义戏剧的舞台特点作了论述,认为“:表现主义是专尚剧中人物表现的意思,所以不主张考究布景,甚至连演剧台都可以废掉。”这一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把表现人物的“什么”说清楚,也就意味着把表现主义的涵盖范围无限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对“表现主义”产生的误读,其根源在于未从本质上理解“表现主义”和“表现”的内涵与外延。“表现主义”是一个流派,而“表现”是相对于“再现”而言的美学原则,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杜夫?海纳说:“表现的真实性之所以不以再现的准确性为尺度,就是因为表现并不揭示科学所认识的那种客观化的宇宙,而是主体性所感受到的一个世界的真理。它所说

3、的是一个为了人的世界,一个从内部看到的世界,那种不能复制的世界……一个内心经验过的世界,一个只有情感才能使我们进入的不可模仿的世界。”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未来主义等,所表现的对象正是用传统的写实性语言所难以再现的创作主体内心体验过的世界,遵循的都是表现的美学原则,因此,上述的一些评论把“表现主义”解释为“表现”“、艺术主观主义”,是将表现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化,不利于对表现主义乃至表现主义戏剧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现代文学评论界对表现主义的误读,除了评论者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可能受到相关译文的影响。斯滨加着、华林一译的《表现主义的文学批评论》(1926)一文,通

4、篇说的都是文学上的表现,而不是表现主义,说明当时文坛把“表现”与“表现主义”混同的现象,在翻译界也出现了。“无限扩大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它看作是无所不包,实际上是在削减甚至取消它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如同本文开头所言,表现主义戏剧作为现代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有其特定的精神内涵、表现对象和表现方式。但是,当代的一些评论家仍然把“表达主观感情”、“表现”等词语当成表现主义戏剧的特点,以为表现主义戏剧“强调的是心境和情绪的渲染”,“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观念的表现”,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表现,而不追求客观现实的模仿。这些很表面化的模糊界说,同样无法凸显表现主义戏剧区别于其他流派的本质特

5、点。还有评论者认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征在于对“‘反抗’、‘奋斗’与‘内在精神’的强调”,表现主义戏剧具有“更为鲜明的对抗现实、叛逆传统、反抗权威的战斗气质”,但这些观点未能将斯特林堡和奥尼尔表现人物复杂灵魂的主张囊括在内。况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戏剧也描写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而且诸多戏剧流派都注重人物内在精神的阐发,只是所追求的内在精神不同而已。现实主义尊重人在客观世界里的真实性,按照人在现实中的样子来写人;浪漫主义强调主观的真实,往往把个别人物的品格理想化;象征主义戏剧中的很多人物“实际上是某一种东西的象征,甚至是某一种意念、某一种观念的象征物”。而表现主义戏剧写的是类型化的人物,其内在精

6、神是更深刻、更直观地把人类灵魂中永恒的本质揭示出来。虽然,多种流派的交叉融合是世界戏剧发展的趋势,亦是中国戏剧的发展趋势,正如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所言:“浪漫主义戏剧终于没有为现实主义作家所废除,现实主义戏剧实际上也没有被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作家以及其他诗剧或想象剧的支持者所置换。纵观我们的整个世纪,剧作的各种风格是彼此碰撞而又相互沟通的。”汲取百家之长,毕竟能促进戏剧风格丰富多样的发展,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去抹煞每一个流派独特的闪光之处。表现主义戏剧在对世界乃至人类灵魂真实性的揭示上具有他种流派难以超越的地方,只有清晰、彻底地了解这一流派及其他流派的根本特点,才能使中国

7、对域外戏剧的借鉴取得实效,走得长远。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传入中国后,受制于当时的主流文化语境,其涵盖范围在评论者的视野下也发生了变化———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成为被关注的中心,而斯特林堡和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戏剧却被相对忽略。这一偏颇很少为现当代研究者所注意到,它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偏向于关注德国表现主义的剧作家和作品,从剧目、剧情、创作手法到剧作主题都有较系统、集中的介绍。20世纪20—40年代,评论界刊发了四十余篇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