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55833
大小:1.2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2-05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主讲人:姜梅英教学目的: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知荣辱、讲道德;使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提要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参考资料: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2、臧乐源:《道德与精神文明》山大出版社3、《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高教出版社4、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黑
2、龙江教育出版社5、朱义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6、影片:《张思德》、《离开雷锋的日子》思考题1、人为什么需要道德?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4、怎样认识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5、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诚信品质?6、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道德和责任,哪个应放第一位?2006年7月《河南商报
3、》报道: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23岁的曹爱文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她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趴在女孩身上做人工呼吸。热点分析理论要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古时候“道”与“德”是分开使用,表示不同的意思:“道”指道路,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等。“德”指遵循这种“道”,通”得”。道德即从物之道引出人之得。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的“moralis”,其原意是
4、风俗习惯、性格的意思,以后逐步引申为原则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方面的意思。理论要点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道德的起源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关于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一)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1、神源论(亦称“神启论”):道德来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2、心源论(亦称“天赋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3、庸俗进化论:道德观念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意识或互助性4、感觉欲望论(亦称“自然论”):道德来源于人
5、的自然本性的欲望5、不可知论: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道德的起源(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说道德的产生有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主观条件——人的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开始意识到这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需要加以调整。理论要点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所谓“本质”,即指一种事物的根本性质。对道德起源的看法不同必然导致对道德本质的
6、不同揭示。(一)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说1、道德是由人的精神或理性决定的2、消费水平决定道德3、个人利益决定道德道德的本质(二)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它的形成、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道德的本质可概括为三个层次: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上层建筑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
7、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知功能和调节功能。理论要点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理论要点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意义(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三)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理论要点所谓“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
8、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各民族共存共荣的凝聚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1.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夙夜在公”(《诗经》)“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治安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