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55227
大小:16.7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摩擦力导学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摩擦力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节 摩擦力 实验探究一:静摩擦力 . 一块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拉力F从0开始逐渐增大,观察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变化: (1)木块滑动之前: (2)木块恰好滑动时: (3)正在滑动时: 请你根据实验总结: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
2、)静摩擦力的方向: 【针对训练】: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木块重5N,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秤水平地向右拉木块. 当弹簧秤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方向______. 当弹
3、簧秤的读数是2N时,木块仍未被拉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 方向______. 2.实验探究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a.研究滑动摩擦力Ff与正压力FN之间的关系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的重力 (2)将滑块和弹簧置于水平放置的木板上 (3)水平拉动长木板,将木板从滑块下面抽出,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格当中。 (4)在滑块上分别放1个、2个、3个钩码,重复步骤3) (5)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b.研究滑动摩擦力Ff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4、 (1)把滑块分别放在水平木板上和垫有毛巾的水平木板上。 (2)水平抽出木板,分别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3)对比垫毛巾与不垫毛巾时的数据,得出结论。 思考问题: (1)本实验一共分两个探究点,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 (2)本实验
5、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各是如何测量的? (3)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滑块重力 每个钩码重力 钩码个数0 2 3 压力FN 拉力F 实验结论: 请你根据实验总结: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3、怎样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针对训练】: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有一向右滑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为( ) 9.6N,向右; 9.6N,向左; 19.6N,向右; 19.6N,向左 3重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试求: (1)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板上的该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用33N的水平推
7、力,推静止在水平地板上的该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3)用4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板上的该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4)木箱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多大? (5)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4.一个用轻质细绳吊着的物体A,质量为10kg,通过定滑轮在力F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求拉力F的大小?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
8、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不计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5.下列图中的物体A都静止,画出下列各图中A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www.5y kj.co m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